检索

2024年,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 全选
    |
    工业设计
  • 张锐 刘帅 冯志鹏 邓力维 曾忠秀
    中国机械. 2024, (15):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LOCA动力分析作为反应堆系统设计的重要假设事故之一,是设计规范RCC-M中的强制要求之一。发生失水事故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外载作用,可能产生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对核反应堆系统进行全面评价,需开展瞬态分析,但反应堆系统庞大,即使采用简化模型进行计算,其模型体量也比较大,且存在很多非线性因素,瞬态计算耗时长,收敛性差。本文针对某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建立了两种不同反应堆一回路系统LOCA动力分析模型(完整三环路模型、基于解耦准则的单环路模型),进行不同LOCA事故下动力分析,并对不同破口下采用不同分析模型得出的计算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三环路模型与单环路模型中各位置载荷计算误差在10%范围内,波动管、反应堆进出口等位置解耦后对于系统动力特性影响可接受。基于解耦准则的单环路动力分析模型可大幅减小计算量并满足计算精度,可用于快速计算反应堆系统LOCA动力分析。
  • 李其阳 林显新 石宇禾
    中国机械. 2024, (15): 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控STM32F411RCT6的无人机2.4G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无线通讯部分采用笙科A7130作为无线图传模块,采用A7105作为图传丢包反馈、遥控指令及姿态数据传输模块,STM32F411RCT6和A7130、A7105之间的通讯均采用SPI接口,利用STM32 SPI DMA双缓存中断模式进行通讯,并设置1kB×20的缓存队列对视频数据进行传输前的缓存。实测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带复杂通讯协议的无线通信系统因重连而导致的画面卡顿和飞机短时失控的问题,是一种低成本、低延时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无人机和地面站之间的通讯质量,为无人机行业无线传输方案提供了新的参考。

  • 秦刚 张建宏 柴蓬林 李云鹏 赵晋强 牛松鹤
    中国机械. 2024, (15):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压条结构为典型弱刚性U型槽零件,材料2A12-T4。该结构零件刚性差,机械加工易变形,槽深尺寸精度高,铣削加工返修率高,一次交验合格率低。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弱刚性U型槽零件的加工装置,用于机械加工的装卡夹具。该装置可应用于金属加工车间小批量、手动操作装夹弱刚性U型零件的加工,有效解决了弱刚性U型零件槽深铣削加工尺寸精度低的问题,以及由于弱刚性U型零件壁薄、刚性差,零件加工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 罗超 刘自鹏
    中国机械. 2024, (15):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爆试验罐在石油化工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现有设计在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挑战。本文对防爆试验罐设计与制造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旨在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本文分析了防爆试验罐设计的现有要求和问题,并提出了设计与制造工艺的优化方案,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 郑玉才
    中国机械. 2024, (15):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智能化的集成应用,正在重塑数控机床的设计与运营模式,使得机床更加高效、精确且可靠。这背后涉及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自动上下料、自动调整磨削力、智能监控及模块化设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控曲轴磨床在自动化技术支持下的新架构。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数控曲轴磨床架构设计,介绍了自动化技术的概述、数控曲轴磨床的基本原理,进而深入分析了模块化设计、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调整磨削力系统及智能监控系统在数控曲轴磨床架构设计中的应用。最后,对本文设计的数控曲轴磨床自动化架构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验证了智能监控系统的有效性。

  • 魏震 李孟慈
    中国机械. 2024, (15):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门架式圆形料场堆取料机电缆布线为实例,以粉尘防爆21区设备电缆敷设技术为研究方向,对部分工序进行改进,对配件选型进行优化,形成了安全可靠的门架式圆形料场堆取料机电缆布线方案,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胡西刚
    中国机械. 2024, (15):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介绍了某新型UMAF轴流风机轮毂的加工工艺,并根据工艺需求,分别设计了钻铣异型孔工序、铣圆角工序和二次装配工序的专用工装。该工艺方法综合考虑了装配、工件变形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科学合理,对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生产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后续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杜启鑫1 李博2 靳凯峰3 吴文战4
    中国机械. 2024, (15):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与应用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策略,并介绍了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具体应用,然后阐述了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带来的益处与挑战,最后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以期促使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持续向智能化、绿色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助力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 王小冬 周永胜
    中国机械. 2024, (15):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伺服动力刀架的刀盘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后经过前处理导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块中,建立刀盘体的有限元模型,对刀盘体进行稳态温度场分析和应力场分析,得到刀盘体的稳态温度分布云图和应力变形云图,经过分析得出动力头高速旋转产生的温度变化对刀盘体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刀盘体热结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对流换热和动力刀具布局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提出能够有效避免加工精度降低的可行性对策。
  • 龚炎伟 季湘润 张谦隆 于世昌 蒋先宇 耿汝伟
    中国机械. 2024, (15):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有限元模拟与性能指标试验,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316L不锈钢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工艺参数优化。构建SLM有限元模型并分析温度场与应力场变化。通过多组成形试验建立工艺参数与试样粗糙度、致密度、抗拉强度等指标的关联关系的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函数在等权重时从Pareto解集中得到最优参数组合。

  • 仇红伟 孙玉庆 刘俞辰 王泽亮
    中国机械. 2024, (15):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现场生产遇到的钛合金细长轴零件使用后应力释放变形问题,通过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零件进行了外圆切削和内孔钻削,分析了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切削参数条件下,内孔镗削残余应力普遍大于外圆切削;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沿径向和切向都不同程度产生了残余应力,径向由浅到深呈减小趋势,切向由始到终呈增大趋势。
  • 机械工业应用
  • 楼挺1 张绰2 冯宝顺1 余益民1
    中国机械. 2024, (15):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起重机械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设备,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中。其中,起重机械制动下滑量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可有效地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且加强对检测过程的有效管理,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起重机械制动下滑量的检测要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检测工作的科学性。

  • 李时国
    中国机械. 2024, (15):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继电保护装置在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运行环境的复杂性、设备老化、设计选型不当、整定计算误差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均可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运行可靠性的措施,包括定期维护、优化设计流程、精确的整定计算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并通过实例进一步验证所提措施的有效性。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 代嘉莉
    中国机械. 2024, (15):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角速度传感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用于飞机、火箭等飞行控制和惯性导航系统中,确保飞行安全及精确导航;用于车辆稳定控制;用于旋转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及机器人控制等等。角速度传感器作为一种测量设备,其自身性能特性及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测量结果。本文对角速度传感器校准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校准示例。

  • 董伟
    中国机械. 2024, (15):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使得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朝着科学、快速、系统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声像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声像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手段,以此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充足的证据资料,从而确保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变得更加快捷和精准,最终确保城市交通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研究以期为提高事故处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 陈李
    中国机械. 2024, (15):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D打印技术目前在工业设计领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近年来,3D打印发展速度之快已超出了各个行业的预期。3D打印技术不但能为重型、电子等行业提供大量的设计与生产服务,同时也开始逐步向着民用工业发展。本文从3D打印技术支持、设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安全与生产
  • 兰北亚
    中国机械. 2024, (15): 7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瓦斯抽采设备运行状态故障诊断协议覆盖多为点位形式,由于其限制条件较多,导致日常的抽采设备故障诊断漏报次数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瓦斯抽采设备运行状态故障诊断方法设计与分析。首先,结合当前的诊断需求,进行故障信号捕捉及初始定位;然后采用多层级的方式,打破初始存在的限制条件,设定多层级故障诊断协议;最后,以此为基础,构建无线通信瓦斯抽采设备运行状态故障诊断模型,并采用持续干扰排查的方式来实现故障诊断。测试结果表明:在选定的3个故障诊断测试区段之中,针对冲击型、偏置型、周期型及漂移型四种故障辅助指令的测定,最终得出的诊断漏报次数均控制在15次以下,证明本文在无线通信技术辅助下设计的瓦斯抽采设备运行状态故障诊断模式更加灵活、可靠,且针对性较强,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 邹同合
    中国机械. 2024, (15):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机器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创新发展。在制造业中机械制造环节至关重要,若加工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处理,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及财务上的严重损失。因此,对机械加工流程实施状态监测已成为智能制造行业研究的核心课题。通过采用递归方法,对机械加工数据领域的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重点探讨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流水线作业模式及多品种小规模批量生产方式,针对两种不同的生产流程,在机械加工阶段分别构建基于递归分析方法的状态监测模型。
  • 职业教育
  • 倪红娟
    中国机械. 2024, (15):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使用AutoCAD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教师能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绘图技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基于此,本文从AutoCAD概述出发,探讨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价值,结合多种因素提出构建机械制图教学环境的策略。
  • 王秀凤
    中国机械. 2024, (15):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机械工程领域的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工程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工作需要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械工程领域越来越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更为强劲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中职学校教育中,所采取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更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本研究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机械操作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一种以培养任职能力为牵引的机械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 李伟
    中国机械. 2024, (15):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类专业是高等教育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随着新一代科技的不断突破,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特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本文研究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多元融合培养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策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环境,为培养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 杨吉芬
    中国机械. 2024, (15): 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竞赛 + 项目”教学做合一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通过将专业竞赛和实践项目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积极探索“竞赛 + 项目”教学做合一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探讨“竞赛 + 项目”教学做合一模式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苏瞧忠 丁百炼通讯作者 李清龙 黄波
    中国机械. 2024, (15):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中职专业群的设置,对于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是中职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其提升学校内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从充分调研设置专业群、“岗课赛证”融通进行课程建设、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探索。
  • 陈运星1, 2 吴华伟1, 2 聂金泉1, 2 邓利军1, 2 魏长银1, 2
    中国机械. 2024, (15):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体系面临着起步晚、发展慢、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五创一体”理念指导下,结合笔者学校教育体系,分析了双创教育与汽车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教师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三步走的深度融合途径,以期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 吴国荣 缪兴华 周银 王健 万浩 杜沁莉
    中国机械. 2024, (15):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前所沿用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要求。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调研了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面临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别从强化应用背景、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及完善考核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完善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课程设计改革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 黄槐壮
    中国机械. 2024, (15):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创新研究,致力于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而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详细的实习计划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们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的有效对接,同时也为机电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