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5-08-10
  

  • 全选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邓炉生
    中国机械. 2025, (2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起重机金属结构焊缝缺陷的快速 、 准确检测 , 文章分析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 探索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焊缝智能检测方法 。 研究构建了机器视觉焊缝检测系统框架 , 重点研究了焊缝图像预处理技术以及基于传统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算法 。 通过构建试验数据集 , 对不同检测算法进行性能评测和实际应用测试 。 研究表明 , 所提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起重机金属结构焊缝智能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焊缝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 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为保障起重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 刘恩鹏 陈 舒 李 瑛
    中国机械. 2025, (22):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性铝银浆制备过程中片状结构易破坏与分散均匀性差等问题 , 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 系统研究高速分散设备的结构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 。 通过优化转子―定子间隙( 0.5 ~ 1.2mm )、 叶片倾角 ( 30 ° ~ 60 ° ) 和转速 ( 8000 ~ 15000r/min ) 等关键参数 , 建立了结构 ―性能关联模型 。 研究发现 , 在转子直径85mm条件下 , 间隙0.7mm 、 叶片倾角42 ° 与转速13500r/min时获得最佳分散效果 ,产品 D50可控制在 ( 12 ± 2 ) μm 范围内 , 团聚率降低85%以上 。 优化后的设备在工业化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 能耗降低23% , 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8% , 为水性铝银浆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 韩志国 吴忠法
    中国机械. 2025, (2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 , 探讨了数控加工工艺自动生成优化方法 , 重点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 、 遗传算法 、 深度学习 、 强化学习和多目标优化算法在数控加工工艺自动生成优化中的具体应用 。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背景 , 然后详细阐述了各类人工智能算法如何实现数控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 加工路径生成 、 自动调节和多目标优化等功能 , 最后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 张晨宇
    中国机械. 2025, (22):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两个典型压力容器裂纹案例 , 系统分析了厚壁高强度钢压力容器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扩展机制 。 案例一研究了13MnNiMoR材料反应器汽包的母材裂纹 , 揭示了焊接残余应力与结构应力集中共同作用导致的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 ; 案例二分析了丙烯球罐中制造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在高应力作用下的扩展行为 。 研究结果表明 , 厚壁高强度钢中的微小缺陷在高应力环境下具有显著扩展风险 。 基于分析结果 , 本文提出了从材料选择 、 制造工艺优化到检测标准提升的全流程预防措施 , 为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与运行维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

  • 林忠来
    中国机械. 2025, (22):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自动化设计中存在的设计不统一与表达不标准等问题 , 本文深入探讨了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 , 旨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 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 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 。 首先 , 详细介绍了CAD模型数据集的组成 , 设计了CAD模型信息提取方法 。 其次 , 提出了基于属性邻接图 ( AAG ) 的三维CAD模型信息表达模型 , 通过实例验证结果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结果表明 , 根据输入的设计信息可以快速在模型库中设计完成符合设计条件的目标模型 , 并获取相应的目标模型 。
  • 贾鑫博 张 斌 李其浩 张锦浩
    中国机械. 2025, (22):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加工作为一种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 , 具有可控性强 、 效果稳定 、 绿色环保等特点 , 适用于金属表面的加工 。 通过改变激光加工的各种参数和扫描路径 , 能够简单地加工出不同深度 、 不同形状的微纳米结构 , 得到的超疏水效果是不同的 。 本文介绍不同激光参数 ( 能量密度 、 扫描次数 、 扫描间距 ) 对微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的影响 , 分析加工后化学成分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以及超疏水表面的应用 , 并对激光加工超疏水表面进行总结 。

  • 唐剑锋 姜凌崐
    中国机械. 2025, (22):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SolidWorks为平台 , 系统研究了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 。 通过对比自底向上与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逻辑差异与适用场景 , 文章指出自顶向下设计通过全局参数关联 , 能够高效传递设计意图并实现变更自动同步 , 尤其适用于复杂装配体的协同设计与模块化集成 。 基于SolidWorks的功能特性 , 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自顶向下设计实施流程 , 涵盖概念设计 、 装配环境初始化 、 子装配体约束定义及详细设计等阶段 , 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流程在提升设计效率 、 降低后期修改成本以及增强数据可追溯性方面的显著效果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方法能够有效优化复杂产品的开发过程 , 并为未来结合人工智能 、 多学科协同设计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应用拓展方向 。

  • 廉庆文 王 蕾 何 伟 焦兴斌 程补全
    中国机械. 2025, (22):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 ( GTAW ) 使用ER316H焊丝焊接022Cr19Ni10板材时 , 不同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以确定最优焊接工艺参数 , 提升焊接接头的耐久性与可靠性 。 焊接过程中 , 通过改变焊接电流以调整热输入 。 利用金相显微镜 ( OM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 ) 及能谱仪 ( EDS ) 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 。 依据国家标准制备拉伸试样 , 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 并结合SEM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断裂机制 。 研究表明 , 使用ER316H焊丝可获得成形良好的焊缝 , 且力学性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

  • 於亮亮
    中国机械. 2025, (22):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用航空发动机低压转子轴旋转速度极高,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陀螺力矩等对轴承的振动有着复杂的影响,使得不同故障模式在时间维度上的特征差异难以捕捉。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低压转子轴非稳态振动故障监测方法。通过对民用航空发动机快速存取记录器 QAR(Quick Access Recorder)数据进行译码与筛选,获得符合后续预测所需的标准 QAR 数据。基于筛选后的 QAR 数据,利用极限学习机 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算法,实现对低压转子振动时序的预测,从而精准获取不同故障模式的时序特征差异。通过设定合理的振动特征阈值,结合振动时序预测结果,实现了对非稳态振动故障的实时监测。通过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低压转子轴的非稳态振动故障,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航空公司的运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能源与动力
  • 张江水 1 胡普查 2 张广犬 1 曾 杰 1
    中国机械. 2025, (22):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硅片生产过程中清洗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为突破传统清洗工艺的局限性,亟须开发一种提高光伏硅片清洗效率、减少生产损耗及提升产品良率的设备。本研究基于精益生产的理论,聚焦痛点,特别是在减少等待时间、过度运输以及动作浪费等方面,深入探讨光伏硅片脱胶插片清洗一体机的设计及应用,并开展实际应用测试。该设备为光伏制造业提供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有效释放行业生产力潜能。

  • 杨浩辉
    中国机械. 2025, (2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新型防爆无轨胶轮车的轻量化目标,通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车架、复合材料车厢及优化动力系统等措施,实现整车重量降低 2.3t,空载能耗降低 18.6%。通过模型计算验证,并结合煤矿实际数据,轻量化设计预计可提升运输效率 16.2%,燃油消耗可降低 21.3%。同时,轻量化设计优化了车辆动力性能、降低了机械磨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计算分析表明,轻量化设计在提升煤矿智能化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本研究以陕西省贯屯煤矿为例,进行计算验证,获得降低能耗的实际应用结果。
  • 孔 栋
    中国机械. 2025, (22):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监控的智能化水平与故障响应能力 , 进而构建高效 、 可靠的运维管理体系 ,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层次智能监控系统 。 该系统采用感知层 、 网络传输层 、 边缘计算层与应用层的协同架构 , 集成多类型传感器 、 LoRa与5G融合通信 、 边缘智能分析模型 , 可对输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流程监测与动态预警 。 结果表明 , 系统在数据完整性 、 识别时延及预警准确性方面表现优异 , 能适应复杂井下环境 , 对煤矿输送装备智能管控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
  • 战瑞昊 王兴钢 赵 斌 张渊杰 夏 宇
    中国机械. 2025, (2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火力发电厂给煤机控制系统存在的可靠性欠佳 、 故障频发及维护困难等问题 , 设计了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 ( DCS ) 的智能控制算法 。 通过分析给煤机落煤与下煤动作对称重称台的扰动影响 , 建立了数学模型 , 提出了改进的PID控制策略 。 该方案实现了给煤机控制系统与DCS的深度集成 , 消除了大量冗余的中间继电器与控制板卡 。 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 系统可实现煤量的精确计量与闭环控制 , 使故障率 、 维护成本显著降低 , 为火电厂给煤机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

  • 徐文健 蒋德俊 王彩芸 田 敏
    中国机械. 2025, (22):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蓄热元件结构进行优化 , 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 , 对温度分布 、 热变形及颗粒沉积的影响 。 通过构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 , 结合经验公式与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 优化了CU波纹板型蓄热元件的结构参数 。 研究表明 , 波纹倾角为20˚ , 间隙为4.5mm的蓄热结构可提升换热效率 , 同时有效控制流动阻力与积灰率 。

  • 高国栋
    中国机械. 2025, (22):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燃煤电厂设备检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从设备可靠性角度展开深入研究 。 通过分析某燃煤电厂机组设备运行数据 , 建立基于可靠性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 。 提出可靠性驱动的管理模式 , 优化检修资源配置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管理 。 研究表明 , 优化后的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 检修质量合格率与检修工时利用率均有明显提高 , 年度非计划停运率大幅下降 。 实践证明 , 基于设备可靠性的检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 现代交通技术
  • 王 业 赵 锋 陈晓丽
    中国机械. 2025, (2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市域轨道车辆系统 , 研究提出了一种低频模态匹配方法 , 通过分析悬挂模态 、 车体 、 构架结构弹性模态及外部激励的频率分布 , 构建车辆振动总图谱 , 预测并规避潜在共振区间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低频模态匹配方法能够为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早期规划与试验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 对提升车辆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工程价值 , 同时 , 运营数据驱动的设计迭代是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良好性能的可行途径 。

  • 彭士健
    中国机械. 2025, (22): 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犁体升降液压阀死区补偿过程中 , 稳态液动力在阀芯开口度较小时可能产生较大阻力 , 导致部分死区补偿失效 , 从而影响实际的补偿效果 。 为解决该问题 , 研究提出海底电缆埋设机犁体升降液压阀死区补偿方法 。 基于海底电缆埋设机犁体升降液压阀的控制信号 , 分析死区效应的影响态势 , 从而计算出死区效应影响的时间范围 。 在该范围内 , 结合压力积分原理计算液压阀的液动力 , 并在考虑液动力作用的情况下 , 计算出死区补偿的目标控制信号增益 , 以此建立前馈输入的死区补偿电压控制信号 。 海试结果表明 , 该方法补偿后的海底电缆埋设机挖沟深度与目标值更为接近 , 犁体升降误差控制在 ± 0.46cm以内 , 死区补偿效果良好 , 显著提高了挖沟深度的控制精度 , 为海底电缆埋设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助力 。
  • 彭 为
    中国机械. 2025, (22):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直流电力推进系统是当今船舶电力推进的一种新形式 。 某船采用左右舷两套逆变器加永磁同步电动机型式的直流推进系统 , 逆变器在推进系统中起到电力变换的作用 , 是该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设备 , 一旦发生故障将使船舶失去动力 。 因此 , 如何排查并解决逆变器故障 , 是保障推进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课题 。 本文阐述某船电力推进系统中的逆变器IGBT故障的排查及解决过程 。

  • 祝江停
    中国机械. 2025, (22): 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轨道车轮踏面磨耗监测需求 , 提出激光扫描非接触动态检测方法 。 分析传统接触式检测效率低 、 依赖人工的不足 , 设计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在线监测系统 , 沿轨道两侧对称布置传感器 , 动态扫描实现车轮全轮廓数据采集 。 数据处理采用滑动平均滤波降噪 , 坐标变换对比标准轮廓 , 提取磨耗参数 。 某地铁车辆段案例表明 , 激光扫描与人工测量误差在 ± 0.15 mm内 , 精度达EN 15313标准 , 降低人工成本60% , 支持车轮全生命周期管理 , 为轨道运维提供高效方案 , 未来可融合多传感器提升精度 。

  • 安全与生产
  • 陈健斌
    中国机械. 2025, (22):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 推动制造企业利用自动化装配线实现产业转型 , 本文以自动化装配线为研究对象 , 以提高自动化装配线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为目标 , 对其智能调度和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 并提出有效的调试方法与应用策略 , 旨在促进制造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

  • 徐 亮
    中国机械. 2025, (22):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铸机液压系统在高负荷运行条件下频繁发生泄漏 。 针对这一问题 , 本文对液压系统的智能泄漏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 采用布设高精度传感器 、 提取关键压力特征 、 构建自适应阈值模型以及实时计算泄漏偏差等方式 , 实现了泄漏程度的分级判别和泄漏趋势的动态预警 , 并以某钢厂连铸设备为实验对象开展现场验证 。结果表明 , 该方法在不同泄漏等级下均具备较高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 能够有效识别轻微至严重泄漏状态 , 且具备一定的溯源能力 。 本文研究为提升连铸机运行安全性 、 智能运维提供了参考 。

  • 廖锦前
    中国机械. 2025, (22): 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桥式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疲劳裂纹 、 腐蚀减薄及结构变形等问题 , 本文探讨金属结构的状态检测与维修方法 。 通过外观检测方法与多种无损检测方法的结合应用 , 实现了对结构缺陷的识别与定量评估 ; 针对不同类型的损伤 , 提出了局部修复与整体修复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参数 。 并结合典型工程案例 , 对腐蚀 、 裂纹和变形等问题实施了堆焊 、 补焊与校正的处理方案 , 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 研究结果表明 ,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与维修工艺可有效恢复结构承载性能 , 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
  • 王 涛
    中国机械. 2025, (22): 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石油生产设备长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下工作 , 其运行的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 。 本文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模型 , 结合设备运行大数据分析与专家系统 , 深入探讨了设备故障发生机理与演变规律 , 提出多源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 , 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警系统 , 并提出了设备维护策略 。 系统在典型故障识别中准确率达到96.2% , 早期故障检测灵敏度达到91.7% , 设备维护成本降低33.3%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延长100% 。 本文研究为提升海洋石油装备运行可靠性 、 预防性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 曾 鹏
    中国机械. 2025, (22): 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矿山主井提升机安装与调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 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本文针对矿山主井提升机安装与调试技术展开系统研究 , 涵盖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 设备安装的关键技术要点 、 调试阶段的测试项目与方法 , 以及质量控制 、 故障诊断与处理的经验总结 。 通过对新型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探索 、 安装调试工艺的优化改进 , 以及安全管理与维护保养的系统性研究 , 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为矿山主井提升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

  • 庞永健
    中国机械. 2025, (22): 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叉车液压系统油缸作为实现动力传递的核心部件 , 其维护质量直接影响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本文从液压系统原理出发 , 分析油缸结构及功能 , 针对油缸泄漏 、 活塞杆磨损及压力异常三类典型问题 , 提出密封件更换 、 活塞杆防护与液压油清洁度优化等对策 , 为叉车液压系统科学维护提供技术参考 。

  • 刘 慧 曹所寄 王 祯
    中国机械. 2025, (22): 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的不断升级改造 , 现有工厂控制系统呈现分散独立的现状 。 本文以稀土冶炼企业环保车间为例 , 提出了基于工业私有云架构的方案 , 替代了传统工控机和服务器的模式 。 该方案通过高速率 、 低延迟网络使多台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业存储形成融合架构 , 在将此融合架构上部署统一管理的虚拟化平台 , 并将工业控制程序以虚拟化的形式并发运行在工业私有云上 , 形成软件和硬件的多重冗余 。 实践表明 , 该架构实现了工厂控制系统的管控一体化 , 降低了企业运行维护成本 , 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 从而保障工业生产的稳定连续生产 。

  • 邓清根
    中国机械. 2025, (22):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空调生产设备智能化程度不足与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 本文研究以高速冲床为典型设备 , 构建了基于工业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智能优化与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 通过部署压力 、 振动 、 位移和噪声多源传感器网络并应用深度学习算法 , 建立了冲压参数实时监测与预警平台 。 且通过工业现场实践验证了该平台的应用效果 , 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 降低了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 , 危险源监测覆盖率明显提高 。 本文研究为空调生产设备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 冯 威1 吴 博2 张鹏寅2 杨 东2 胡 帅1
    中国机械. 2025, (22):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冷式制冷剂冷却装置在制冷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 本论文以红海区域制冷厂的风冷式制冷剂冷却装置为研究对象 , 对其运行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 研究阐述了装置的组成结构 、 工作原理 , 深入探讨了其在实际运行中采用的控制策略 , 包括风机转速的PID控制 、 与制冷机运行的协同控制等方面 。 通过对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的描述 , 评估了该装置的运行性能 , 展示了其在提高制冷效率 、 降低能耗方面的优势 , 为风冷式制冷剂冷却装置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参考 。

  • 质量与标准
  • 朱玉微
    中国机械. 2025, (22):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 数字万用表在工业生产 、 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在此背景下 ,各行业对数字万用表校准精度的要求日益严苛 。 围绕高精度数字万用表校准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 系统阐述数字万用表的基本计量原理 , 在此基础上 , 深入剖析自动化校准 、 大数据AI优化校准等关键校准技术 , 并结合其在工业制造车间的典型应用案例 , 展现新校准技术在提升计量准确性 、 可靠性方面的显著优势 , 旨在为高精度数字万用表校准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有效的实践参考 。

  • 阚 望
    中国机械. 2025, (22):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梯制动器 ; 性能检测 ; 故障诊断 ; 多源信息融合 ; 状态监测

  • 程文捷1 刘雪峰2 张 黎1 吴 倩3
    中国机械. 2025, (22): 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传动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运动危险和能量危险 , 齿轮啮合区域存在剪切和挤压威胁 , 皮带传动的缠绕危险会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 轴承故障引发的冲击现象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 危险区域的边界随着载荷变化和磨损发展而动态调整 , 传统的静态防护方法无法适应现代传动系统的复杂工况 。 文章探讨了机械传动部件危险区域的概念界定和空间特征 , 分析了运动耦合性 、 接触非线性和能量耗散性等危险源特性 , 研究了运动学仿真建模 、 动态应力场重构 、 振动模态特征分析 、 机器视觉动态捕捉和能量流拓扑识别五种识别方法 ,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建议 。

  • 田志强 陈俊岳 王开龙
    中国机械. 2025, (22): 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技术体系 , 数据挖掘作为提取设备健康信息的有效手段 , 为状态监测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论支持 。 工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海量设备运行数据包含丰富的状态信息和故障特征 , 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从振动 、 声发射 、 油液等监测数据中识别出复杂的故障模式和退化趋势 , 形成面向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框架 。 探讨了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 包括典型监测方法 、 特征分析技术和应用案例 , 为机械设备智能监测与诊断实践提供参考 。

  • 李 鑫
    中国机械. 2025, (22): 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与图像识别技术在压力容器设备检测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 尤其在焊缝缺陷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通过将数字射线检测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 , 实现了从图像采集与特征提取到缺陷识别的全流程智能化 。 以中集集团为例 , 该技术在低温压力容器检测中取得重大突破 , 实现了检测效率提升97%的显著成效 。 智能横梁臂和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的研发应用 , 使检测过程更加精准高效 。 数字图像存档替代传统胶片 , 推动检测数据管理迈向智能化 , 并通过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 为压力容器安全检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

  • 赵忠玉 许中璞 陆兴旺
    中国机械. 2025, (22): 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升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文结合产教融合与 CDIO 模式,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目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 CDIO 四个阶段为框架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案。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可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且通过增加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调整课程模块衔接、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等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构建教学资源平台等保障措施,确保课程体系落地实施。研究表明,基于产教融合的 CDIO 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可为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职业教育
  • 徐 鹏1 唐庆菊1 张 丹1 赵存有1 任春平1 崔艳伟2
    中国机械. 2025, (22): 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 , 机械专业建设需要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 当前建设过程中尚存在思政内容不系统 、 思政融入不精准 、 评价体系不完善 、 思政队伍不专业等问题 , 对此亟须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通过制定 “ 专业+思政 ” 的双轮驱动式人才培养方案 , 深化 “ 新工科+课程思政 ” 的双融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 探索新形态 “ 微+ ” 混合教学模式 , 完善 “ 育人成效导向 ” 的教考评价机制 , 建立协同育人的 “ 专业+思政+工匠 ” 的教师队伍 , 有助于培养具有大格局 、 大情怀 、 大知识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

  • 闫雪峰 李荣强 翟鹏飞 檀瑞龙
    中国机械. 2025, (22): 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索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与成效 。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 旨在通过专业课程实现价值引领 、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 教学改革构建了 “ 技术 ― 人文 ― 伦理 ” 三维思政元素映射模型 , 并设计了 “ 目标 ― 内容 ― 方法 ”三维融合式教学体系 。 通过教学内容重构 、 教学方法创新及评价机制改革 , 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深度耦合与多维互动 。 实践案例表明 , 学生思政素养和教师育人能力均明显提升 。 研究成果为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

  • 邓志翔
    中国机械. 2025, (22):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职机械、机电类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学生面临诸多学习困境,传统教学成效欠佳。本文聚焦于微课这一创新教学工具,详述其在突破课程重难点方面的独特应用与明显成效。通过精心设计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跨越学习难关,为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 李锡柱
    中国机械. 2025, (22):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教具制作课程数字化改革过程中 , 思政元素的融入面临路径单一 、 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 这影响了教学效果并制约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 随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字化教学路径优化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知识建构 , 为数字化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 本文通过优化课程设计 、 整合教学资源 、 提升学生参与感等策略 , 提出思政融入教具制作课程的数字化路径优化策略 , 以有效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
  • 滕 尧
    中国机械. 2025, (22): 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展开探究,并聚焦教学与评价的联系,以期为教师在整体规划中提供多重借鉴指引。因为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具备重要地位,所以科学安排课堂环节并关注评估反馈可强化工科素养。研究过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引导,结合课程实践要素,旨在激活学生的空间思辨与动手操作潜力,从而在日后就业层面奠定牢固基础。这一过程兼顾理论深入与技术实际,并力图在教学情境中培育学生的形体认知与工程思路,尤其注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进展,以便在更广范围内促进人才质量拔高。后续环节将从多角度对课程目标、课堂形式与测评方法进行综合论述,使读者能够洞察核心素养与机械制图教学交融的深层价值。
  • 张海雪
    中国机械. 2025, (22): 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职院校“1314”教学模式以“项目贯穿全课程”为核心,通过“1 个项目、3 个岗位、1 条育人主线、4 项技能”的设计,构建“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教学框架。该模式以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为导向,整合机械制图、数控加工、质量检测等核心课程内容,通过“三维四翼”育人主线(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与安全规范、质量成本、团队协作、技术创新)实现技能与素养的深度融合。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认同感和综合素养,有效解决了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创新路径。
  • 李 红 张斌兴
    中国机械. 2025, (22): 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契合产业发展的趋势 。 随着智能工厂与自动化产线的发展 , 智能仓储系统的控制需求日益复杂 、 精准 , 这对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构成了新的挑战 。 为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 本文设计基于企业应用的智能仓储系统教学实践模块 。 借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运用项目化教学手段 , 实施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 开发基于PLC控制的智能仓储实训项目 , 并设计PLC程序编程与调试实践环节 。 教学实践显示 , 学生在系统操作 、 故障诊断以及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技能竞赛成绩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均大幅提高 , 有效提高了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成果为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