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检索
×
文章快速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专委会
编委会
专家指导委员会(中机智库)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在线杂志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刊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2025年, 第25期 刊出日期:2025-09-10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工业设计
Select
应用力控技术的工业熨烫自动化系统研究
姚清峰
中国机械. 2025, (25):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熨烫是纺织品后整理的关键环节 , 传统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下 、 质量波动大 、 劳动强度高等问题 。 本研究针对现有自动化熨烫设备力控精度不足 、 系统集成度低的现状 , 提出基于机器自动化力控的工业熨烫系统集成方案 。 通过分析不同面料的熨烫工艺参数需求 , 构建包含机械臂 、 多轴力传感器和温控模块的硬件架构 。 开发自适应PID力控算法以实现熨烫压力的精准调节 。 系统调试结果表明 , 该集成方案能有效保持熨烫压力的动态稳定性 , 显著提升不同材质织物的熨烫平整度一致性 , 同时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 研究成果为工业熨烫自动化提供了可扩展的技术框架 , 对推动纺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具有实践价值 。
Select
面向硅钢薄带材边降控制需求的 CVC 冷连轧辊形虚拟设计方法研究
王小平 1 杨 尚 1 付 超 1 高紫明 2 孙文权 2
中国机械. 2025, (25):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边降控制能力不足的难题,以 1780mm 五机架六辊 CVC 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架联合有限元仿真的辊形优化方法。通过 ABAQUS 软件建立辊系―轧件一体化耦合模型,结合现场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设计了具有二次曲线段、斜直线段及边部保护段的单锥度工作辊形,利用有限元模型解析了辊形参数对边降的影响规律,发现曲线高度每增加 20μm 可减少边降 7.9μm。工业试验表明,优化后的辊形使边降值< 5μm 的占比提升 25.1%,且未引发断带或浪形缺陷。本研究提出的辊形优化方法显著提升了边降控制精度,为冷轧硅钢的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Select
多气源气动系统集成测试设备研究
栗丽云 刘 威
中国机械. 2025, (25):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动系统向多气源化发展的趋势对测试设备提出了新要求 。 为解决传统单一气源测试设备无法满足多气源协同工作特性测试的问题 , 研制了一套多气源气动系统集成测试设备 。 该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创新性地提出多气源协同控制策略 , 开发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 实验结果表明 , 设备实现了多路气源的同步测试 , 压力测量精度达到 ± 0.08% , 气源切换响应时间<18ms , 各路气源间干扰<0.3% , 同时研究成果为复杂气动系统的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Select
应用有限元模型的门座机结构计算参数化分析
朱凯华
中国机械. 2025, (25):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门座机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的计算与分析对于其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 传统的结构计算方法由于无法全面考虑多种复杂荷载及工况 , 导致计算精度和响应预测能力存在局限性 。 为此 ,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门座机结构计算参数化分析方法 。 该方法总体框架包括门座机结构参数化建模 、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求解 、 工况加载与响应分析和关键参数敏感性评估四大部分 。 通过详细阐述各部分的功能划分与协同流程 ,并开展仿真实验验证 。 实验结果表明 , 该方法在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 , 为门座机的结构优化和性能评估提供了更科学可靠的支撑 。
Select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空压机供气系统研究与应用
杨竞凯 吴海铭 陈学平 吴舢菏 郭 鑫 赵兴平
中国机械. 2025, (25):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处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 , 对环境控制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空压机供气系统作为实验室的关键辅助设施 , 必须确保提供高洁净度 、 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压缩空气 。 本研究从需求分析 、 系统设计 、 案例研究三个方面 , 深入探讨了空压机供气系统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应用 。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 , 提出了优化措施和未来发展趋势 , 旨在为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 , 确保实验室高效 、 安全运行 。
Select
智能医疗废弃物回收设备概念设计及社会应用潜力研究
王文卿
中国机械. 2025, (25):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聚焦后疫情时期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现状与防疫诉求 , 以医院护士站 、 注射室 、 处置室等医疗核心功能场景为研究基础 , 展开针对性分析 。 梳理该场景下医疗废弃物收集产品的现存问题与核心痛点 , 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对应的设计方案 , 创新医疗废弃物智能分类回收设备 , 提升医疗废弃物收集工作的安全性 、 规范性和高效性 , 降低医护人员工作中的职业暴露风险 。
Select
基于视觉识别的钢包挂钩过程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董新龙
中国机械. 2025, (25):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冶金过程中 , 钢包挂钩环节面临高温强光 、 遮挡与空间重叠等复杂干扰 , 传统人工目测识别存在误判率高 、 反馈滞后与信息不可追溯等问题 , 严重制约吊运效率与调度稳定性 。 本研究针对实际场景 , 设计并构建一套融合视觉识别 、 状态判定与结构化输出于一体的智能挂钩检测系统 。 系统分层式部署采集 、 识别与控制单元 , 运用多通道图像融合与三类状态判别策略 , 提升吊挂动作的精准解析能力 。 通过配套软硬件设计 ,实现本地推理与数据上行的协同响应 。 部署结果显示 , 系统在识别准确率 、 响应延迟与命令触发率等核心指标上持续优化 , 满足多工位联动与实时调度要求 , 为复杂工业环境下吊挂行为的数字化感知与智能调度提供可借鉴的工程范式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Select
热连轧机组卷取能力评估与优化研究
王 樑
中国机械. 2025, (25):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卷取机作为热连轧生产线的核心设备 , 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 本文基于工艺张力 、 减速比 、 电动机功率及卷取缺陷优化等关键维度 , 系统构建了卷取机生产能力评估模型 , 该模型深度剖析了卷取过程中的力学平衡 、 传动特性及缺陷形成机理 。 同时开发配套校核软件 , 实现参数智能计算与方案快速验证 。 理论推导与工程实例验证表明 , 优化后的评估模型能够提升卷取机设计精度 , 有效降低松卷 、 层间滑移等缺陷 , 显著减少因设备参数不合理导致的生产中断与产品降级问题 。 本文研究为卷取机的精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确保热连轧生产线的高效稳定运行 。
Select
加油栓地井盖非线性应变分析及荷载验证
张 杨1 黄春生2 于慧洋3 陈诗洋1
中国机械. 2025, (25):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MH/T 6107-2014 《 民用机场飞行区集水口顶盖和地井顶盖 》 标准对E600等级机坪地井盖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 本文设计了一种满足限定尺寸和重量的井盖 , 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其应变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荷载试验验证 。 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 : 井盖的加强筋处为塑性变形的集中区域 , 即此处应力超过井盖屈服强度 , 发生塑性应变 , 塑性应变最大值小于标准规定的变形量 。 荷载试验结果表明 : 井盖永久变形最大为0.5mm , 且在施加600kN载荷时无裂缝 , 进一步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通过有限元分析来预测井盖的力学特性 , 能够为井盖的结构优化及生产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 确保机坪地井盖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
Select
CBN砂轮磨削球墨铸铁导轨材料表面完整性实验研究
周靖刚1 周哲平2 金正钢2 蒋莉莉2 刘良宝1 李 勋1
中国机械. 2025, (25):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球墨铸铁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抗变形和耐磨损性能 , 广泛应用于机床导轨零件的制造 , 而磨削是导轨零件精密配合表面的主要加工工艺方法 。 通过导轨试件表面磨削实验 , 得到#80超硬磨料CBN砂轮对QT500试件磨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 , 优选出QT500的磨削参数为 vs=30m/s 、 ap=4 μm 、 vf=2000mm/min ,在保证磨削表面粗糙度满足导轨平面 Ra 0.4 μm 的设计要求 , 同时获得了更高的磨削表面显微硬度和最低的残余压应力幅值 , 从而提升了导轨试件磨削表面的耐磨性 , 为高精度导轨磨削加工提供了参考 。
Select
钛合金磨削加工中砂轮选择与冷却方式影响分析
何瑞斌
中国机械. 2025, (25):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TC4钛合金磨削加工中 , 因其低导热 、 高活性的特性 , 导致磨削热积累 、 工具磨损及表面质量问题 。 本文系统探究了砂轮材质 、 粒度及冷却方式对TC4钛合金磨削加工质量的影响 。 采用白刚玉 、 绿碳化硅和立方氮化硼三种砂轮 , 配合常规冷却液冷却 、 最小量润滑 ( MQL ) 和低温冷却三种冷却方式 , 在相同切削参数下进行对比试验 , 得出立方氮化硼砂轮配合 - 40 ℃ 低温冷却的最佳工艺组合 。 本文研究为钛合金磨削加工工艺优化 、 提升钛合金磨削加工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
Select
高性能加工中心复杂构件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林金盛
中国机械. 2025, (25):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构件因其特殊的几何结构及材料特性 ,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面临装夹变形 、 编程复杂度高以及加工精度控制困难等挑战 。 为应对这些挑战 , 本文通过对装夹 、 编程 、 切削 、 测量与表面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 ,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 研究表明 , 相关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复杂构件的加工质量与效率 ,为精密制造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本文研究成果为高性能加工中心在复杂构件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为数控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Select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五轴数控机床加工误差补偿研究
丁 杰
中国机械. 2025, (25):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五轴数控机床的加工误差补偿是提高其加工精度的重要手段 。 针对动力学误差补偿问题 ,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径向基函数 ( RBF ) 神经网络的算法 。 通过构建多轴误差传播链式模型 , 结合自适应高斯核函数优化 , 实现非线性误差的高精度预测与实时补偿 。 以DMU80五轴机床为实验平台 , 将本文方法与传统BP神经网络 、 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对比 。 结果表明 : 本文方法在补偿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将最大轮廓误差降低至8.2 μm , 且计算效率提升60%以上 , 显著改善了复杂曲面加工的精度稳定性 。本文研究为高动态工况下的机床误差补偿提供了新思路 。
Select
五轴数控技术在主轴精密零件加工精度提升中的应用
鲍明志
中国机械. 2025, (25):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主轴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 , 本文基于五轴数控技术 , 通过路径优化 、 刀具姿态控制 、 切削参数自适应调节与误差补偿方法 , 研究其对加工精度 、 表面质量及加工效率的影响 。 以航空主轴类零件为研究对象 , 实验数据表明 , 五轴数控技术有效降低了加工误差 , 优化了表面质量 , 提高了加工效率 。 通过综合应用多轴联动 、 精确路径规划和实时误差补偿 , 有效突破了传统三轴技术在复杂零件加工中的精度限制 , 为高端精密制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
Select
应用时空图卷积网络优化的机床热误差补偿方法分析
胡 苏 王伟琪
中国机械. 2025, (25):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机床热误差补偿方法通常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温度与热误差映射关系 , 该方法未考虑温度在机床不同部位传播的相互影响 , 复杂工况下补偿精度欠佳 。 为此 , 本文提出基于时空图卷积网络优化的补偿方法 。 通过传感器采集机床各位置热源信息来构建图结构 , 捕捉传感器空间依赖关系 , 利用图卷积与时序卷积聚合空间信息 、 捕捉时间动态变化 , 再经全连接层映射得到热误差偏移量预测值 , 进而计算出补偿量 , 实现闭环控制与补偿 。 实验表明 , 该方法补偿结果箱型图中位数仅为 - 0.2 μm , 补偿效果理想 , 能够显著提升机床热误差补偿精度 。
Select
螺纹刀具切削切屑变形仿真模型构建与应用
徐 扬 于东振
中国机械. 2025, (2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螺纹刀具切削过程 , 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 本文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切削过程仿真模型 , 通过模拟切削力 、 切削温度及切屑变形 , 研究了刀具几何参数 、 切削参数对加工性能的影响 。 结果表明 ,切削速度 、 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切削力 , 减小刀具磨损 , 提高表面质量 。 仿真模型为实际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有助于切削工艺的优化与刀具设计 。
Select
高温高压工况下闸阀阀杆断裂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
陈建成
中国机械. 2025, (25):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高压工况下闸阀阀杆的断裂问题严重影响工业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 本文系统分析了材料缺陷 、 结构应力集中以及制造工艺不良等因素对阀杆失效的影响机制 。 针对上述问题 , 提出包括高强度合金材料选用 、 微观组织调控 、 螺纹与密封区结构优化 , 以及锻造和热处理工艺改进等多维度技术策略 , 提高了闸阀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机械工业应用
Select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张力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王宪昌
中国机械. 2025, (25):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张力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 以某煤矿井下长距离带式输送机为试验对象 ,在RecurDyn软件中构建动态仿真模型 , 模拟计算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输送带张力动态特性 。 在输送机启动过程中 , 输送带张力随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启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 提高运行速度会使输送带张力减小 ; 满载工况下的输送带张力显著高于空载工况 。 这些发现为输送机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
Select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设备远程监测与维修中的应用
辛学辉 李兆凯 郑 昊 郭 璞 郭建兵
中国机械. 2025, (25):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远程感知能力与智能维护水平 , 构建了融合感知采集 、 边缘推理与多模型融合分析的远程监测系统 。 研究基于多源时序信号的故障识别与维修策略优化方法 , 通过设计多层级数据处理架构与知识推理专家系统 , 实现对高负载 、 高冲击环境下设备状态的实时诊断与动态响应 。 同时以金属冶金行业核心设备为应用场景 , 检验了该系统在故障预警准确率 、 响应时延与维保调度效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 为智能制造环境下的设备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
Select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赵 洋
中国机械. 2025, (25): 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 其设备的高效管理与维护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本文以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 ELM ) 理论为基础 , 结合机械制造业特点 , 提出了一套从设备规划 、 采购 、 运行 、维护到报废的全周期管理模型 。 研究表明 , 实施ELM可显著降低设备故障率 、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减少全周期成本 。 同时 , 结合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 ELM的智能化升级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
Select
超临界机组汽轮机汽轴封节能技术研究
梁红兵 严天元 曲 明
中国机械. 2025, (25): 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超临界机组汽轮机汽轴封系统长期运行中存在的漏汽损失大 、 热效率偏低等问题 ,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区分型式汽轴封节能改造方案 。 该方案在高压缸引入自调整与刷式复合汽封 , 中压缸采用蜂窝结构 ,低压缸应用组合式蜂窝汽封 , 并结合径向间隙精细化控制 , 有效提升密封性能 。 通过多种负荷工况下的系统试验和性能评估 , 验证了改造后机组热耗率明显下降 , 缸体效率整体提升 , 级间及外部泄漏显著减少 , 真空严密性得到增强 。 经济性分析表明 , 节能改造具备显著的燃料节约效益和较短的投资回收周期 。
Select
医疗器械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维修保障体系构建
王先智1 张鑫帝1 李佳伟2 王津津3 曾平君3
中国机械. 2025, (25):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 医疗器械设备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 本文概述了医疗器械设备的重要性及其在医疗过程中的应用 , 深入分析了其可靠性内涵 , 探讨了影响可靠性的多元因素 , 并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模型与方法 。 在此基础上 , 提出了构建医疗器械设备高效维修保障体系的策略 ,包括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框架 、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 实施定期维护与检修计划 、 强化技术人员专业能力 、 建立数据监测与反馈机制 、 优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和增强医务人员设备使用意识 。
Select
人工智能在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王 健
中国机械. 2025, (25):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医疗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 , 本文针对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响应滞后 、 资源配置低效与质量保障不足等问题 , 构建了基于数据采集 、 状态识别 、 寿命预测与资源优化的智能维修管理方法 。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 、 深度学习建模与优化决策技术 , 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与高效维护 。 试验表明 , 该方法在状态识别准确率 、 寿命预测精度与维修资源利用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段 , 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
Select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产品轻量化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苏 明
中国机械. 2025, (25):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实现机械产品轻量化制造的重要支撑手段 , 在高效去除冗余材料 、 精确控制复杂结构尺寸和支持轻质材料成形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 本文研究了数控加工的技术原理与工艺特征 , 分析了其在提升结构优化效率 、 加工精度和材料利用率方面的关键作用 , 探讨了该技术在航空 、 汽车 、 模具及电子产品等轻量化制造中的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为提升制造质量 、 推动绿色制造转型和实现高性能结构设计提供了助力 。
Select
客车前桥轮胎固定螺栓断裂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
徐 健
中国机械. 2025, (25):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客车前桥轮胎螺栓断裂时的故障原因及排查思路 , 通过分析故障原因 , 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 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
Select
设备安全设计及验收流程风险防控与优化研究
周 萍1 陈荣杰2 郭维夏1 黄 耀1
中国机械. 2025, (25):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设备安全设计及验收流程的规范性与风险防控能力 , 本研究以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为纲领 , 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规范 , 构建了基于OERC ( 目标 ― 事件 ― 风险 ― 控制 ) 模型的系统性优化框架 。 通过该模型对设备生命周期中的准入审查 、 过程管理及结果评价环节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 , 提出针对性控制策略 ,实现流程优化与风险闭环管理 , 结果表明 , 优化后的体系对设备安全及验收流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将风控合规理论与设备安全管理深度融合 , 拓展了OERC模型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边界 , 为设备安全流程的优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 在实践上通过可复制的标准化框架与工具 ( 四个阀门 ), 为制造业提供了兼顾合规性与高效性的解决方案 , 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
能源与动力
Select
光伏组件故障监测中直流电力载波通信系统优化设计
徐琛沣
中国机械. 2025, (25):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的迅速扩大 , 为确保光伏发电系统正常 、 高效且稳定的运行 , 须对光伏模块进行故障监测 。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是目前光伏组件故障监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 因此 , 本研究通过探讨光伏组件故障监测的具体需求 , 并基于需求 , 分析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 , 进而从优化调制解调算法 、 优化信道编码 、 提高抗干扰性能这三个方面 , 对电力载波直流故障监测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 优化后的方案在通信可靠性 、 数据传输速度和监测准确率上均明显提高 , 为光电模块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
Select
凝汽器二次滤网挡板轴漏水缺陷分析与处理
张海龙 冷景超 张童满 刘文星 吴晓涛
中国机械. 2025, (25):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秦山核电三厂凝汽器二次滤网挡板轴近年来多次出现漏水缺陷 , 且部分缺陷无法通过紧固填料函等方法消除 , 对凝汽器安全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 通过分析凝汽器二次滤网挡板轴结构原理及进行解体检查 , 确认漏水主因是填料磨损导致的密封比压不足 。 间接导致漏水的原因是环境作用与填料函结构特性 , 根本原因则是填料老化 。 通过采取更换填料 、 修复挡板轴等措施 , 成功消除了漏水缺陷 , 为类似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
Select
火电厂压力管道振动特性及减振方法分析
蒋 喜
中国机械. 2025, (25):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火电厂运行中 , 压力管道振动问题严重威胁设备安全与生产稳定 。 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流体激振 、机械共振 、 结构缺陷等典型振动类型 , 结合现场实测与理论推导 , 揭示了振动产生的复杂机理 。 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 , 构建高精度管道模型 , 模拟不同负荷 、 介质流速和温度梯度下的振动响应 。 经多工况对比研究发现 ,部分管道固有频率与流体脉动频率耦合是引发剧烈振动的关键因素 。 据此 , 提出优化管道支撑布局 、 调整流速参数 、 增设阻尼装置等综合减振方案 。 研究成果为火电厂管道振动控制提供了可量化的技术依据 , 对保障机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工程价值 。
Select
基于智能传感与机器人技术的核电设备远程运维系统研究
李 孟
中国机械. 2025, (25): 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维护是保证核电站正常运转的关键。随着智能传感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这些技术进行核电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测和自动化维护作业成为可能。分析了核电设备运维的特点和痛点,探讨智能传感技术在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在设备检修作业中的应用,并针对核电设备远程运维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项关键技术的远程运维系统架构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设备状态的智能化监测、故障预警、远程诊断分析和自动化维修等功能,为提高核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Select
火电厂输煤皮带机常见故障诊断方法改进研究
梁守方 赵英华
中国机械. 2025, (25): 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火电厂输煤皮带机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的改进展开研究 , 针对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人工经验 、 实时性差 、 准确率低等问题 , 引入振动分析 、 红外测温 、 油液分析等新型技术 , 并构建基于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智能诊断模型 。 通过试验及现场应用 , 结果表明 , 改进后的诊断方法能有效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 , 减少故障发生次数和停机时间 , 为火电厂输煤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安全与生产
Select
电梯门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
曾 文
中国机械. 2025, (25):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针对电梯门系统故障预测与维护优化问题 , 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监测方法 。 通过振动 、电流 、 声发射信号的特征提取 , 构建健康指数模型实现状态评估 。 基于集成学习的故障预测模型AUC值达0.973 ,动态维护策略使年均维护成本降低56.9% , 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 。 试验表明 , 预测性维护可将MTBF提升至6800h , 故障停机时间减少59.5% 。 研究成果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
Select
冷连轧轧机窜辊装置现场加工技术的工程实践与效益分析
李建军
中国机械. 2025, (25): 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冷连轧轧机窜辊装置在线停机事故的原因,结合该窜辊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其轧机驱动侧下部窜辊底座和与其装配的牌坊弯辊块进行了结构再设计。由于再设计方案涉及牌坊弯辊块加工,鉴于其拆装的复杂性,采取了现场加工。该研究不但解决了轧机非正常停机问题,而且彻底解决了窜辊装置螺栓频繁被剪断造成的停机问题,大大降低了由此带来的检修成本。
Select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器械故障预测模型研究
杨江涛 赵富丽
中国机械. 2025, (25): 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 医疗器械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 因此 , 构建高效的医疗器械故障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器械故障预测模型 , 以提升故障预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 , 采用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医疗器械数据的深度学习技术 , 如卷积神经网络 ( CNN ) 处理图像数据 , 循环神经网络 ( RNN ) 处理时序数据等 。通过试验验证 , 该模型在故障预测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 准确率 、 召回率及F1值等指标均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可靠性 , 降低维修成本 , 为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
Select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运行技术要点分析
游 伟
中国机械. 2025, (25): 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是煤炭生产系统中保障物料高效流转和作业连续进行的重要基础 , 其运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生产效率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 随着煤矿智能化 、 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对机电运输设备的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 基于此 , 本文围绕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 , 从运行前的检查准备 、 启动与运行管理 、 电气系统安全控制 、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以及日常维护与定期检修等方面 ,系统阐述了关键技术要点 , 旨在为提升煤矿运输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
Select
隧道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雷小剑
中国机械. 2025, (25): 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 ( CNN ) 的故障诊断技术 , 通过采集设备的振动 、 温度 、 电流等多维信号 , 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对设备故障进行精确分类 。 试验结果表明 , 所提方法在隧道机电设备故障模式的识别和分类上表现较好 。
Select
基于 LASSO-RBFNN 模型的采煤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优化研究
侯 强
中国机械. 2025, (25):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采煤机液压系统故障类型复杂、非线性耦合强及特征维度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ASSO-RBFNN 融合建模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 LASSO 算法对原始高维多源特征进行稀疏压缩,筛选与故障高度相关的关键变量,降低输入维度并提升特征判别性。随后将降维后的特征子集输入至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实现对非线性故障模式的准确分类与识别。基于某煤矿采煤机液压系统的实测数据构建试验数据集,并与支持向量机(SVM)及 BP 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在准确率、响应速度及训练稳定性方面均表现优异,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与工程适应性,可为煤矿采煤机液压系统的智能诊断与安全运维提供高效技术支撑。
Select
铜杆挤压机常见机械故障及解决办法探析
陈志祥 邓林漳
中国机械. 2025, (25): 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能源汽车线缆铜芯制造中 , 铜杆挤压机作为核心设备 , 其稳定运行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 本文聚焦铜杆挤压机的关键部件 , 如挤压轮 、 压实轮及水冷却系统 , 深入分析这些关键部件的常见机械故障 , 并结合设备原理与工作实践经验 , 提出系统性的故障排查与解决办法 , 为设备维护提供实用指导 ,旨在提升挤压机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
Select
双层筛设备振动特性及维护改进方案分析
李传威
中国机械. 2025, (25): 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层筛设备在矿物分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筛分效率和设备使用寿命 。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 对某选矿厂双层筛设备振动特性进行系统研究 。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设备动力学模型 , 获取固有频率及振型 , 并利用现场测试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 。 针对发现的共振 、 偏振等问题 , 提出结构优化 、 减振装置改进等维护改进方案 。 实践表明 , 改进方案使设备振动幅值降低15% , 筛分效率提升12% , 为同类设备的维护改进提供参考 。
职业教育
Select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优化分析
徐菊芳
中国机械. 2025, (25): 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 行业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 且对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 产教融合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 其课程体系的优化成为关键 。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 从课程内容 、 教学方法 、实践环节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优化路径 , 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 , 阐述了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 , 旨在为该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满足行业企业需求 。
Select
基于智能制造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赵 刚
中国机械. 2025, (25): 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制造对中职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 分析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在课程内容 、 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 包括更新教学内容 、 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 。 通过构建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 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 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 , 培养具有核心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为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行提供人才支撑 。
Select
理虚实一体化在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徐道庆
中国机械. 2025, (25): 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制造业向数字化 、 智能化方向转型 , 焊接技术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工艺之一 , 其技术复杂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 然而 , 当前高职院校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仍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 、 教学资源不足 、 安全风险认知薄弱等现实困境 。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理论教学 、 虚拟仿真与生产实践 , 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 。 研究旨在探索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中的系统化实施策略 , 以期为高职院校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
Select
数字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刘慧深 张 航 刘婷婷
中国机械. 2025, (25): 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现今高职院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教学仍暴露出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教学手段缺乏变化、实践教学场景不足等弊病,传统课堂不易造就契合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的迅速迭代为化解上述困境开辟了新途径。本研究以对数字技术特性与专业教学痛点的深度分析为基础,试图借实践去探索,构建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教学创新样式,为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2025年
主管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报社
出版周期:旬刊
创刊时间:1982年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17/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0085
邮发代号:28-165
下载中心
更多 +
《中国机械》杂志投稿简明要求
投稿指南
征稿要求
论文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
《中国机械》期刊青年编委申请表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业新闻网
中国期刊协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