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检索
×
文章快速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专委会
编委会
专家指导委员会(中机智库)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在线杂志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刊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2025年,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5-01-30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Select
某风扇气动噪声数值仿真研究
舒太波 张 鹏 段宇华
中国机械. 2025, (03):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某风扇远场声压级 ,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 ( CFD ) 方法 , 对带有内外涵的风扇进行非定常流场仿真计算 , 根据流场结果分析了风扇噪声产生机理 ; 基于非定常流场CFD数据 , 利用计算气动声学 ( CAA )方法对风扇进行气动噪声数值模拟 , 分析了风扇远场噪声辐射特性 , 同时基于NASA试验数据对噪声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 。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 风扇离散噪声主要由风扇转静干涉噪声和转子本身引起的噪声组成 , 离散噪声的大小决定了风扇总声压级的大小 ; 在风扇远场45m处 , 风扇上游远场噪声高于下游远场噪声 , 在角向位置120 ° 附近风扇远场总声压级达到了最大的90dB , 声学测点处的噪声频谱也呈现典型的离散特征 。
Select
飞机前起落架可转横梁裂纹问题验证研究
周 瑜 范建博
中国机械. 2025, (03):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转横梁安装于前起落架上 , 与主减摆器活塞杆 、 旋转叉 、 肩轴 、 转弯反馈拉杆等连接 , 作为运动机构实现飞机的减摆和转弯功能 。 作为飞机转弯与减摆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 , 其自身的裂纹故障率必须降至最低 。 本文通过工作原理分析 、 问题定位 、 提出改进措施以及试验验证和装机适应性验证 , 最终大大提高了可转横梁的疲劳寿命 , 进而提升了飞机的操纵性与稳定性 。
Select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电力设备带电清洗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研究
熊 斌 陆杨文 沈伶康 陆心澄 姚晓君 金亚迪 通讯作者
中国机械. 2025, (03):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应对电力设备在带电环境下的清洗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超声波清洗技术的无人机清洗方案。该方案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有效去除设备表面的顽固污垢,并结合先进的视觉识别和路径规划算法,确保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安全的自主清洗。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无人机清洗在清洁度提升率和作业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清洗方法,展现了其在电力设备维护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Select
快速换型在短时力学检测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彭 睿 骆佳楠 司宇飞
中国机械. 2025, (0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时力学检测是材料性能测试的重要手段之一 , 随着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 , 对检测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 除加大试验设备投入外 , 如何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也至关重要 。 本文主要介绍了快速换型方法在短时力学检测中的实践应用 , 旨在缩短制造周期和交货时间 , 同时减少在制品数量 。
Select
基于轻量化设计的航空减速器壳体结构优化
梁智元
中国机械. 2025, (03):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轻量化设计在航空减速器壳体中的应用 , 通过采用钛合金和铝锂合金材料 , 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 , 实现壳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 结果表明 , 优化后的壳体质量降低了17.9 %, 同时保持了必要的强度和刚度 。 研究证明了轻量化设计在提升减速器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 并为未来航空装备的轻量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
工业设计
Select
煤矿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与测试
刘晓军
中国机械. 2025, (03):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 煤炭开采行业正逐步向智能化 、 自动化方向发展 , 加大对煤矿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 对提高煤矿开采效率 、 降低煤矿运营成本 、 提高煤矿作业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 但煤矿作业具有十分显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征 , 使得煤矿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既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通信能力 , 又能在恶劣工况下稳定运行 , 以保障煤矿开采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基于此 , 本文以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为例 , 详细探讨煤矿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路 , 并通过现场测试确定该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运行可靠性 , 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Select
新能源电池涂布专用敏锐型超低摩擦气缸总成优化设计
张成斌 1 鲁廷君 2 潘 蝶 3 张红萍 3 张凤飞 3
中国机械. 2025, (03):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缸总成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涂布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系统部件。在新能源电池涂布这一特定应用场景中,对气缸总成的性能要求更为严苛。为了提升新能源电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必要优化设计开发一种摩擦力更低、可靠性更高的超低摩擦气缸总成。本文以低摩擦气缸总成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以超低摩擦气缸在电池涂布的工作模式及对参数的需求为依据,从气缸隔膜、端盖、支撑座、缸体和减压阀五大关键组件方面进行展开,最终实现了新能源电池涂布专用敏锐型超低摩擦气缸总成的优化设计。
Select
无人农机用电缆卷筒的研发与试制
江四明 王祥丁
中国机械. 2025, (03):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传统电缆卷筒存在着供电距离有限 、 移动用电设备必须为直线往复运动等局限性 , 无法适应无人农机的作业工况 。 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电缆引导机构的无人农机用电缆卷筒 , 首先 , 介绍了该电缆卷筒的结构及原理 ; 其次 , 对电缆卷筒的各结构部件进行设计 , 建立卷筒力学模型和电缆路径排布模型 , 并搭建了PLC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 ; 最后 , 通过Creo三维软件进行建模 , 实现对该无人农机用电缆卷筒的开发及应用 。应用实践证明 , 该无人农机用电缆卷筒能够存储多圈多层电缆 , 卷取过程中能够保证1000m长距离电缆的顺畅 、紧密 、 整齐地排缆 , 且其电缆引导机构能够在三维空间进行实时调整 , 使电缆在地面的路径与作业工具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 满足无人农机发展的需求 。
Select
基于精度和稳定性提升的绕线机的系统优化设计
朱洁伟 李昕华
中国机械. 2025, (03):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绕线机将继续向更加智能化 、 高速化 、 多功能化的方向演进 。 本文通过对关键部件如绕线轴 、 导线嘴 、 张力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 , 为提高绕线机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的理论基础 。
Select
四向穿梭双储位自动仓库的设计与研发#br#
#br#
马 哲
中国机械. 2025, (03):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向穿梭双储位自动仓库作为密集存储行业中逐渐兴起的存储类型 , 其存储量大 、 自动化程度高 、构件配合精度高的特点 , 决定了其结构的重要性 。 因此 , 在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 如何做到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内热门的话题 。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 运用比较分析法 , 从技术的不同角度综合提出四向穿梭双储位自动仓库的优化措施 , 旨在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验证结果表明 : 四向穿梭双储位自动仓库结构设计合理 , 能够实现正常的货物存储功能 。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四向穿梭双储位自动仓库的持续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
Select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风电机组主轴止损工装结构优化设计
李国勋
中国机械. 2025, (03):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风电机组主轴在运行过程中常出现最大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影响风电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本文引入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风电机组主轴止损工装优化设计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详细的三维结构模型,模拟实际工况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对止损工装进行模态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工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旨在提升强度、减小变形并降低重量。对比试验证明,采用设计的止损工装结构可以确保最大应力小于屈服强度,提高了主轴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了维护成本,为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Select
斗式提升机输送链传动系统设计
张可飞 汪明璜 胡 碧 叶 旦 许 兵
中国机械. 2025, (03):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水泥厂生产实践操作要求 , 对斗式提升机输送链传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 首先介绍了斗式提升机输送链传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再根据实际情况 , 明确链板参数 、 开展头轴设计与约束提升机功率等 ,并利用合适仿真软件全面规划输送链传动系统内容指标 , 通过不断缩减输送链重量 , 调整电动机功能 , 规范头轴直径与质量 , 旨在使斗式提升机输送链传动系统操作更具可持续性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Select
钛合金耐压球壳屈曲行为有限元模拟研究
锁永永1 刘千里1, 2 尹艳超1
中国机械. 2025, (03):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大多数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蠕变行为不同的是 , 钛合金材料在常温高应力下也会产生明显的蠕变现象 , 因而以钛合金为主结构材料的耐压壳体在长期服役的条件下将不可避免发生蠕变变形 , 进而影响耐压结构整体的极限承载能力 。 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 , 深入研究了钛合金耐压球壳的屈曲失稳行为 。 在非线性屈曲中 , 明确了缺陷幅值的大小对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在蠕变屈曲分析中明确了结构服役寿命与承载外压的关系 。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典型耐压壳体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Select
大导程内螺纹高速精密以车代磨加工技术研究
冯 宇
中国机械. 2025, (03):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导程螺母磨削过程中存在的干涉问题 , 本文提出了以硬车削替代磨削的展成车削工艺 。 通过分析大导程螺母的结构特点及现有工艺的局限性 ,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 , 确定了螺母滚道双圆弧轮廓的粗车与精车刀具中心点位 , 并将车削余量进行均匀分配 , 降低了单次走刀的切削力 。 在此基础上 , 选择了最优的机床配置与加工刀具 , 进行了加工与应用测试 。 结果表明 , 该车削工艺能够有效排除热量 , 无需使用冷却液 , 同时圆弧尺寸的离散度更小 , 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与效率 。
Select
基于云制造平台的机械制造基础工艺协同优化
吴 柯1 谢丽君2 张阳阳1 杨凯盛1
中国机械. 2025, (03):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围绕云制造平台在机械制造基础工艺协同优化中的应用展开 , 探讨了资源整合 、 智能决策与动态调度技术的有效实现 。 通过构建云制造平台 , 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虚拟化和动态调度 , 进而提升资源利用率与生产效率 。 此外 , 采用智能算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优化 , 有效减少响应时间 。 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为云制造平台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
Select
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石油行业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王秋琰
中国机械. 2025, (03):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入 , 水下机器人 ( ROV ) 在海洋石油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ROV可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执行复杂的维修任务 , 还可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和智能化控制 , 提高作业效率并降低人为风险 。 因此 , 本文针对ROV在海洋石油行业的维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 涵盖ROV的定义 、 关键技术 、维修操作示例及其应用实例分析 , 并重点探讨阀门与管道的检查 、 维护 , 以及设备的故障诊断与修复过程 。 本文研究以期为未来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石油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Select
基于 PLC 的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系统研究
李 青 1 唐培伟 2 宋政璞 1
中国机械. 2025, (03):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传统的质量检验方法面临着低效和人工依赖性高的问题,而基于 PLC 的检验技术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显著提高了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和准确性。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选择、数据采集、PLC 编程和反馈机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在实时数据处理、质量判定和自动调整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零件检验的精度和效率。本文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质量检验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技术优化方向提出了建议。
Select
钢圈精密加工中切削液的选择与应用
黄乐清
中国机械. 2025, (03):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钢圈精密加工过程中 , 切削液选择与应用对加工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精度加工中的冷却和润滑需求 , 明确了不同加工环境下适宜的切削液类型 。 针对极压切削油和水基切削液特点 , 探讨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 为了优化切削液的选择方法 , 本文提出了依据具体工艺和设备精细匹配方法 ,并强调了动态监控浓度和清洁度的重要性 。 此外 , 结合智能管理与可持续技术 , 本文还提出了其应用的优化策略 , 旨在提高加工效率 , 实现环保目标 。
Select
数控机床切削过程中的振动与控制分析
刘东林
中国机械. 2025, (03):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控机床作为重要的机械加工生产设备 , 在机械加工中的价值极为突出 。 为达到数控机床理想使用状态 , 需做好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控制 , 以便保证最终产品加工效果 。 切削振动作为常见机床使用问题 ,自然也是研究重点内容 。 本文通过对振动影响的分析 , 对数控机床切削过程中振动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振动控制技术展开深度探讨 , 提出系统性的预防振动产生的方法与措施 , 旨在降低数控机床切削振动发生概率 、 保障加工质量 。
Select
基于精密铸造的铝合金机匣机械加工技术研究
杨轶博
中国机械. 2025, (03):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提高铝合金机匣的生产效率和精度 , 重点探索精密铸造与机械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 。采用A356铝合金 , 通过硅溶胶精密铸造工艺获得高致密性毛坯 , 并结合数控加工优化加工流程 。 实验结果表明 ,精密铸造+机加工工艺显著提高了机匣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 硬度和耐磨性也明显改善 。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优化铸造和表面处理工艺 , 以提升整体制造水平和产品性能 。
Select
浅析RFID技术在传统装配行业的应用
张 涛 王 康 孙 虎 王克明 郑 涛
中国机械. 2025, (0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装配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 其生产效率 、 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装配行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核心手段 。 本文主要探讨RFID技术在传统装配行业的应用现状 、 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通过对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装配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能源与动力
Select
电池储能对提高风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
王雪亮 蒋安路 王聿杰 马 晓 蔡 耀
中国机械. 2025, (03): 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 , 为解决风电的间歇性出力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的影响 , 电化学储能在我国的风电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 本文采用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了风电出力和负荷水平的时间序列模型 , 以评估风电和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 并提出了电池储能和风电合作的运营战略 , 以优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评估了风电调度限制 、电池储能充放电率和储能容量等各种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并对电池循环老化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 最后在IEEE RTS 24节点系统上验证了所提出的含电池储能的风电可靠性评估模型 。 结果表明 , 本文所提出的电池和风电联合运营策略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可靠性 。
Select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问题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许 媛
中国机械. 2025, (03): 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 是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 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 方便居民生活 、 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 本文以淮安市为例 , 介绍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分析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并提出改善淮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具体对策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用户需求 , 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效率 。
现代交通技术
Select
机车电流传感器在温度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定量评估
许 丽
中国机械. 2025, (03):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高温和低温步进试验,测得 6 个机车电流传感器的高温和低温工作极限数据,结合我国16 种气候类型的环境温度数据,同时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推导出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可靠度计算模型,由此计算得到机车电流传感器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使用的可靠度分别为 0.9957 和 0.9901。
Select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电梯快速救援技术对比研究
胡东升1 孙 健2 安 辉3 李 帅1 牟宗梅2 郝 伟1 苗 辉1
中国机械. 2025, (03): 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乘客电梯是轨道交通车站内重要的通行设备 , 可缩短乘客通行时间 、 提高通行效率 , 同时为行动不便乘客出行提供帮助 。 轨道交通因客流量大 , 乘客电梯负荷重 , 一旦发生故障特别是发生轿厢与对重重量平衡等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人故障 , 将对车站运营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 通过对现有多种电梯救援装置的调研 , 发现其救援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被困乘客救出 。 为此 , 从多渠道更大范围内寻找解决方案 , 通过对比研究和测试 , 得到乘客电梯在对重与轿厢重量平衡等特殊情况下快速救援装置 , 更适合轨道交通这类人员密集场所使用 。
安全与生产
Select
门座式起重机回转支承轴承的维护保养策略研究
陈 琦
中国机械. 2025, (03): 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门座式起重机因其承载能力强 、 工作安全可靠等特点 , 在港口 、 码头等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转支承轴承作为连接门座式起重机工作装置与底盘的关键结构 , 其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 因此 , 对门座式起重机回转支承轴承进行合理科学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 本文旨在分析门座式起重机回转支承轴承的故障原因 , 在此基础上探讨门座式起重机回转支承轴承的维护保养策略 , 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
Select
Irox3自动喷涂线产线建设技术分析
石 磊
中国机械. 2025, (03):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涂料喷涂轴瓦的重要设备 , 自动喷涂线具有自动化程度高 、 节拍快 、 喷涂质量稳定的特点 ,在喷涂行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为探究自动喷涂线建设技术 , 文章以实际项目为例 , 深入分析了其产线设计与设备安装 、 调试内容 , 针对其中的产线生产工艺 、 MP ( Maintenance Prevention ) 设计 、 产线布局 、 安装重难点 、产线调试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 最终使得项目顺利完成 。 文章分析了轴瓦涂层线的关键安装流程和技术难题 ,可为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可行方案 , 为其他同类型项目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
Select
回转窑安装调试中的技术难点及优化方法分析
康 涛
中国机械. 2025, (03):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回转窑安装调试中的关键工序 , 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 , 并对安装精度控制 、 支撑安装 、窑筒体吊装及对中找正 、 传动装置安装调整 、 窑筒体的焊接及直线度控制等技术难点进行了总结和优化 。 结果表明 , 通过提高安装精度和优化安装方法 , 回转窑运行过程中 , 传动装置的振动 、 轴瓦发热等故障风险显著降低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将3D数字化技术引入安装过程 , 提升了安装效率 , 为回转窑的高效 、 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具有重要的意义 。
Select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起重机械钢丝绳断裂检测研究
孙建宇 李长江
中国机械. 2025, (03):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起重机械钢丝绳可能因承受交变载荷而断丝的情况 , 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钢丝绳断裂检测方法 。 借助CAD软件分析钢丝绳复杂几何形态与内部结构 , 确定钢丝绳断裂因素 。 信号绝对峰值 、信号峰峰值 、 波宽 、 钢丝绳直径和钢丝绳检测速度5个参数 , 构成BP神经网络输入参数 , 通过构建二值函数 ,输出钢丝绳断丝检测结果 。 由试验结果可知 , 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 , 为保证起重机械稳定吊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Select
某立式余热锅炉本体振动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王一诺 龚福豪 刘 墨
中国机械. 2025, (03): 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余热锅炉通过热传递将高温烟气热能转换为蒸汽 , 是电厂节能减排的关键设备 。 在京草桥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二期工程项目中 , 建设有2 × 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多轴机组生产线 , 其中包含2台余热锅炉 。 然而 ,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 锅炉本体的振动突出 , 严重影响了锅炉本体的安全运行 。 基于此 ,本文对余热锅炉振动进行了分析 , 并通过建模验证了分析结果 , 最终提出了余热锅炉本体震动的控制措施 。
Select
安萨尔多 AE64.3A 型燃气轮机燃烧不稳定原因与对策分析
秦 春
中国机械. 2025, (03): 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安萨尔多 AE64.3A 型燃气轮机燃烧不稳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及预防措施,避免了因燃气轮机燃烧不稳定造成机组非停,以此来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同机型燃气轮机发生此类事件后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
职业教育
Select
普职融通背景下中职机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田春霞
中国机械. 2025, (03): 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普职融通背景下中职机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 , 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 、 深化校企合作和实施工学交替等措施 , 不仅实现了机械专业学生对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的掌握 , 还增强了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 研究结果表明 , 改革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资格获取率和就业匹配度 。 未来工作将着眼于持续完善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 , 以满足产业转型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
Select
中职机电专业理论课程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析
蔡 银
中国机械. 2025, (03): 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中职机电专业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全面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需求。“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线上资源的灵活学习与线下课堂的实践操作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本文在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机电专业理论课程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并在工业机器人课程中进行了线上线下教学实践。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其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Select
学徒制在机电设备维护中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以机电设备技术专业为例
吴 磊
中国机械. 2025, (03):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 , 探讨了学徒制在机电设备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应用及其成效 。 研究聚焦于学徒制对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适应性的影响 , 通过与教师和学徒的深入交流 , 评估了当前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 。 结果显示 , 学徒制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 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也存在师资匹配和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 本研究提供了改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建议 , 以期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Select
基于工匠精神的机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邓远华 于定文
中国机械. 2025, (03): 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工匠精神在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 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 、 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明确了工匠精神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影响 。 同时 , 本文深入研究了机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包括教学内容陈旧 、 方法单一 、 设施资源不足以及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等 。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机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 如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 、 重塑课程思想 、 更新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实践模式等 , 并对创新策略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反思 。 研究结果表明 , 这些策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实践能力 、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成效显著 , 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 , 探索更多教学改革策略 , 为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参考 。
Select
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线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为例
许利君 刘 剑
中国机械. 2025, (03): 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为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 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 , 线下教学模式在实现深度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如何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背景下 , 有效地构建和实施液压传动与控制的线下教学模式 , 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 因此 , 本文针对一流本科课程标准下 , 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线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 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
Select
技工机电专业“新质人才”培育实践研究
裘浙东 王晨超 龙正威 俞佳轩
中国机械. 2025, (03): 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教育系统亟需为新质产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质人才,而新质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力量。本文研究技工机电专业“新质人才”的培育,强调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单维教学、单独转化和单一实战,提出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高效培养平台的解决方案: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结合各类竞赛和学习评价,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素养。本研究设计了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技术具身的“专业 +”项目式教学、思维复合的“市场 +”进阶式转化和创新恒常的“通识 +”广谱式实战,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效能力、跨界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Select
信息化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唐 亮 张宜旭
中国机械. 2025, (03): 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法有待创新。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验教学对比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融合虚拟仿真、MOOC 平台、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机械原理课程改革方案。实践表明,信息化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显著提高其课程考核成绩。
2025年
主管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报社
出版周期:旬刊
创刊时间:1982年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17/TH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0085
邮发代号:28-165
下载中心
更多 +
《中国机械》杂志投稿简明要求
投稿指南
征稿要求
论文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
《中国机械》期刊青年编委申请表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业新闻网
中国期刊协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