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5-03-20
  

  • 全选
    |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 苏子献
    中国机械. 2025, (08): 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倾转旋翼机旋翼倾转机构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开展了相关研究 , 建立了旋翼系统 、 驱动装置 、 倾转作动器及支撑机构等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对机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 , 分别对旋翼倾转机构在0 ° 固定翼模式和90 ° 直升机模式的两种工作状态进行了计算 , 并得到了相应的固有频率 、 振型及结构加速度响应值 。 研究结果表明 , 倾转机构在90 ° 直升机模式下工作的二阶固有频率与旋翼1 Ω 激励频率较为接近 。 为避免旋翼与倾转机构产生共振问题影响飞行安全 , 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 , 调整了关键模态的振动频率 , 有效地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本文研究为后续倾转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

  • 朱洪基 李 丹 崔志恒
    中国机械. 2025, (08):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功率裕度检查对评估涡轴发动机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 有助于及时发现发动机性能衰退情况 ,优化维护计划 , 降低运营成本 。 本文研究了涡轴发动机功率裕度检查方法 , 阐述了涡轴发动机功率裕度检查原理 , 探讨了发动机功率裕度地面检查与空中检查的必要条件及操作方法 , 通过分析功率裕度检查结果 , 提出了具体处置措施建议 , 可为涡轴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 王 磊
    中国机械. 2025, (08):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试车台为模型,在机匣上布置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建立振动检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借助先进的信号分析,提取发动机振动特征,并基于并行神经网络原理对故障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邻域控制参数条件下,不同振动信号属性的重要度发生不同的变化,且振动信号属性的重要度随着邻域半径参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邻域半径控制参数的增加,振动信号属性的依赖度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当邻域半径控制参数大于1.2时,振动信号属性的依赖度达到1.0。在实际振动信号属性的并行网络计算中,邻域半径控制参数取值应不小于 1.2;并行神经网络算法对航空发动机的转子不对中和支座松动故障诊断准确率较高,所有故障诊断准确率均达到 81.3% 以上。
  • 孟庆华 张 涛
    中国机械. 2025, (08):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航空领域 , 新型飞机广泛采用新材料 、 新工艺 、 新技术 , 这对飞机零件维修提出了新要求 。 本文在分析飞机零件维修新型技术需求的基础上 , 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修理技术 、 金属结构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导管冷喷涂修理技术 、 增材制造技术的技术特点 , 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航空新型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前景 、 应用限制因素及能力建设配套条件等 。 本文旨在提升飞机零件维修的效率与质量 , 以满足新型飞机的维修需求 。

  • 工业设计
  • 赵利坤1 周丽军2 梁照岳1 安 喆1 李占龙1, 3
    中国机械. 2025, (08):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丘陵山区农田智能巡检难题 , 依据相关技术参数要求 , 设计了一款农用履带式巡检机器人 。 该机器人采用轻型履带底盘结构 , 底盘机架尺寸为1145mm × 985mm × 1212mm ( 长 × 宽 × 高 ), 自重112.36kg 。 通过详细的结构设计与布局规划 , 确保机器人能在最大速度为4km/h的条件下 , 攀爬20 ° 坡度并翻越250mm的障碍 。 通过有限元分析 , 对履带底盘机架在扭转 、 急转弯及紧急制动三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评估 。 评估结果显示 , 机架的应力和应变均处于材料许用范围内 , 表明结构设计合理 。 进一步对底盘机架的承重梁组合架进行模态分析 , 结果显示其固有频率与振型连续稳定 , 不易产生共振 。 试验结果表明 , 该农用履带式巡检机器人能适应丘陵山区农田环境 , 满足现代农业智能巡检的需求 。
  • 罗 龙
    中国机械. 2025, (08):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状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高效的物料输送设备 , 广泛应用于对环保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场景 。其中 , 转弯半径对于输送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通过优化转弯半径的设计 , 可以有效减少胶带的应力集中现象 , 降低因应力集中导致的变形和磨损 , 从而延长输送机的使用寿命 。 本文针对小半径转弯条件 , 提出导向辊排列 、 动态张力控制和材料选择的优化方案 。 研究结果表明 , 以上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应力集中和位移变形 , 进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可靠性 。

  • 李晓杰 1 张 帆 1 张鹏飞 2
    中国机械. 2025, (08):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橡胶绝热材料烧蚀率测试过程中,自动烧蚀测试系统因烧蚀后试件表面片状残余组织阻挡激光测距信号,造成烧蚀后试件厚度测试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采用 TRIZ 因果分析、九屏分析、功能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自动烧蚀测试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深入剖析,利用最终理想解、物场模型等工具,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在原系统基础上,增加激光测距传感器并搭载气缸,通过气缸动作达到破坏烧蚀后试件表面残余组织并得到试件厚度数据的目的。该改进装置能有效减小因烧蚀后试件表面残余组织阻挡测量信号导致的测试数据误差,有效提高数据测试准确度。
  • 马海梅
    中国机械. 2025, (08):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发展 , 基于PLC和机器视觉的采摘机器人逐渐成为提升果园采摘效率的关键技术 。 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智能控制系统 , 将PLC控制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深度融合 , 实现了在实际果园环境中的自动采摘作业 。 系统借助机器视觉技术 , 能够快速精准地对水果进行定位与识别 。 PLC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精确执行采摘动作 , 试验验证了该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与作业效率 , 展示了其高效 、 精准的采摘能力 。 对系统稳定性 、 采摘效率以及视觉识别精度进行量化测试 , 结果显示 , 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该技术的推广将推动农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 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 , 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

  • 张利缘
    中国机械. 2025, (08):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马润江
    中国机械. 2025, (08):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带式输送机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部件为托辊 。 本文针对当前使用的钢制托辊存在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 结合生产实践 , 对托辊的密封方式进行优化改进 。 托辊皮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进行加工 , 托辊的轴承座则采用尼龙注塑加工方式 。 本文详细论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尘防水托辊的设计及创新点 , 使得该托辊的密封性能更好 , 加工工艺更加合理 , 制作简单快捷 。 这不仅降低了托辊的生产成本 , 同时也降低了带式输送机的能耗 , 为带式输送机托辊的更新换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 王晓飞 田 峻
    中国机械. 2025, (08):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参数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规律 , 本文以SA516Gr70钢为研究对象 ,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焊接电流 、 电压 、 速度和预热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 试验结果表明 , 在电流180A 、 电压24V 、 速度300mm/min 、 预热温度150 ℃ 的优化工艺参数下 , 焊接接头综合性能最佳 。 金相分析显示 , 该参数组合下热影响区组织细密均匀 , 晶粒细化程度高 。 疲劳试验结果表明 , 优化后接头疲劳极限达到351MPa , 疲劳寿命提高至2.8 × 106次 , 较优化前分别提高8%和12% 。 断口分析表明 , 裂纹扩展路径呈 “ Z ”字形 , 主要沿晶界扩展 , 接头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 研究成果可为压力容器焊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 于成龙
    中国机械. 2025, (08):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加工曲轴两端端面的万能型夹具 。 该夹具适用于卧式加工中心加工曲轴类零件 ,其结构可实现不同规格曲轴两端端面的加工 。 对于同种规格曲轴 , 只需对该结构进行一次调整 , 即可实现自动装夹 , 具有装夹可靠 、 操作方便 、 定位精度高等特点 。 对于不同规格曲轴 , 只需更换调整垫 , 便可加工不同规格曲轴 , 同时还能减少加工不同规格曲轴带来的夹具成本 。

  • 刘 炜
    中国机械. 2025, (08):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精密加工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 本文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 , 采用不同的加工参数制备出具有多种表面粗糙度的试样 , 进行疲劳测试以评估其疲劳寿命 。 研究结果显示 , 表面粗糙度对材料的疲劳强度有显著的影响 。 本文通过对试样表面和断口的微观结构分析 , 进一步阐明了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机理 。 本文研究以期为精密加工领域零件疲劳性能的提升和零件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 谢春飞
    中国机械. 2025, (08):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煤矿产业的持续发展 , 煤矿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行与维护成为保障生产的关键 。 本文聚焦煤矿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激光修复工艺 , 深入探讨激光修复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关键部件修复中的应用原理 、 工艺特点及优势 。 通过对多种煤矿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修复试验与案例分析 , 详细阐述激光修复工艺的具体流程 、参数选择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估方法 。 研究结果表明 , 激光修复工艺能够有效恢复煤矿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性能 ,提高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 为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 能源与动力
  • 王志伟
    中国机械. 2025, (08):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某燃煤发电厂天车堆料机传动滚筒轴断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 研究通过计算传动滚筒转矩 、 轴功率和电动机功率 , 以及校核传动滚筒轴径 , 发现原传动滚筒轴径90mm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 进一步通过宏观形貌分析 、 成分分析 、 金相组织分析 、 硬度检验和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方法 , 确定了传动轴断裂始于圆弧及键槽过渡角处 , 具有典型的弯曲扭转疲劳特征 。 研究结论表明 , 该轴设计尺寸偏小 , 制造工艺不符合设计要求 , 导致轴肩处断裂 。 为解决此问题 , 将传动滚筒轴径增至105mm , 并匹配相应的空心轴减速机 。更换后 , 设备已连续运行近2年 , 未再出现断轴情况 。 提醒类似工艺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设备满载或超载短时运行对设备的影响 , 增大设备选型系数 , 避免系统性故障 。

  • 田 鑫 1  钮永志 2  杨仁钧 2
    中国机械. 2025, (08):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电叶片在复杂工况下易产生振动影响发电效率和叶片寿命,为实现对风电叶片的稳定控制,开展基于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的主动控制方法研究。首先,建立风电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模型,模拟叶片在不同风速和角度下的受力情况;其次,基于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设计自适应控制器,根据叶片振动数据的聚类特性实时调整控制参数;最后,实现风电叶片振动自适应稳态激励自动控制,通过精确控制压电执行器对叶片施加反向力,有效抑制振动。通过对比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的风电叶片在干扰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稳定运行。该方法为风电叶片振动主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刘 顺
    中国机械. 2025, (08):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复合芯式均温板性能 , 设计一种复合芯式均温板结构 , 并搭建了复合芯式均温板测试实验平台 , 对不同充液率 、 不同热源位置及不同姿态下的复合芯式均温板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充液率在27% ~ 43%之间时 , 复合芯式均温板具有良好的性能 ; 充液率在40% ~ 47% 、 功率100W时和充液率在41% 、 功率80W ~ 100W时 , 不同姿态的热阻和温差均变化不大 , 说明复合芯式均温板在此时具有一定的抗重力性能 , 因此最佳充液率在40% ~ 43% 。 当充液率在41% 、 功率160W时的最大温差超过10 ℃; 功率在120W ~ 180W时 , 竖直状态下最高平均温度和温差均小于水平状态 , 说明高功率状态下 , 重力辅助更加明显 。

  • 杨 明1 赵 磊1 张 勇2
    中国机械. 2025, (08):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脱硫氧化风机高能耗问题 , 提升企业在脱硫氧化工段的运行效率 , 降低运行成本 , 本文针对传统脱硫氧化风机在脱硫氧化过程中的高能耗问题进行探讨 。 首先分析了变频节能改造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然后结合超声速风机替换罗茨式脱硫氧化风机的实际应用案例 , 探讨了高压离心风机变频节能改造技术应用方案及对应的改造效果 。 案例研究显示 , 该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 还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 降低了噪声 。 本文研究以期能够给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 机械工业应用
  • 王澄博1 吴 希2
    中国机械. 2025, (08):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钢丝绳表面缺陷的高效 、 精准检测 , 本文提出基于YOLO系列模型的钢丝绳磨损自动检测方法 。 首先采用高分辨率工业相机采集包含不同缺陷的钢丝绳图像 , 然后针对模型的设计和优化 , 完成磨损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等步骤 , 其次在试验阶段 , 对各模型的mAP 、 FPS 、 FLOPs等指标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最终选定YOLOv5s为最优模型 。 本文研究成果为工业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
  • 马雅坤
    中国机械. 2025, (08):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 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 , 成为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重要创新工具 。 本文首先对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 、 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 包括建模 、 切片处理 、 打印和后处理等步骤 。 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3D打印技术在复杂结构设计 、 个性化零部件制造 、 模具制造与修复 、 快速原型制作 、 3D打印与CNC技术融合 、 轻量化设计及材料创新等方面的应用 。 研究结果表明 , 3D打印技术能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 缩短生产周期 , 满足个性化需求 , 在复杂结构和轻量化设计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 本文旨在为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

  • 李炜炜 侯 宇
    中国机械. 2025, (08):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梅州卷烟厂积极推进 “ 盒条件 ” 关联项目 。 在卷接包车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生产环境下 , 原有的 “ 条件 ” 关联方案关联成功率仅有85% , 未达到公司要求的90%以上的关联成功率 。 此外 , 原YP18D装封箱机未配置循环通用纸箱品牌码在线贴标设备以及贴标工位 , 人工贴码不仅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 , 而且效率低下 。 针对这些问题 , 梅州卷烟厂对YP18D装封箱机 “ 条件 ” 关联方案以及循环纸箱在线贴标技术进行创新 。 通过自主搭建软硬件方案 , 消除工序盲点 , 有效解决了YP18D “ 条件 ” 关联方案无法达到公司要求的关联成功率的问题 , 成功实现了循环通用纸箱品牌码的在线贴标 。

  • 万 雷
    中国机械. 2025, (08):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 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 尤其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 , 基于物联网技术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监控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 显著降低安全风险 。 基于此 , 本文研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机电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 提出包括感知层 、 网络层 、 数据处理层 、 应用层和安全层的系统架构 ,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软硬件设计 , 旨在提升煤矿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 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

  • 刘中才
    中国机械. 2025, (08):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 医用注射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 尤其是在流量控制方面 。 精密控制技术因其高度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 在提高医用注射设备流量控制的精度上显示出大潜力 。 本研究采用先进的精密控制技术 ,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新型的流量控制机制 , 经过实验验证 , 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流量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 杨成智
    中国机械. 2025, (08):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智能仓储货架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以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 采用RFID技术和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货物信息的自动采集 ,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 实验结果表明 , 该系统可将仓储效率提高25% , 库存准确率达到99.8%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系统为仓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郭祥辉1, 2 裴二阳3 卢振伟1, 2 任慧玲4, 5 张 妍2 孟永伶2
    中国机械. 2025, (08):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 、 航天 、 核电 、 船舶等行业 , 在机床行业的应用相对较少 。 为促进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机床行业的普及 , 首先 , 介绍了无损检测的概念 、 机床行业开展无损检测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机床行业常用无损检测方法 ; 其次 , 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床制造过程和使用维修 ( 再制造 ) 过程中的应用 ; 最后 , 指出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床行业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

  • 现代交通技术
  • 陈彦君1 刘国军1 白付维1 魏 来2 胡 涛3 安章亮3
    中国机械. 2025, (08):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 重载列车的运行速度 、 密度 、 载重均大幅提升 , 这就给重载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车列防溜作为铁路车务专业系统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 起着保障重载铁路安全的关键性作用 。 因此本文针对现有车列靠摩擦阻力的防溜方式较为被动 、 复杂情况难以控制的现状 , 研究了一种主动牵拉式防溜技术装备 , 并通过仿真模拟计算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 该技术装备可作为现有防溜方式的补强措施 , 能够更好地防止车列溜逸 , 保障重载铁路行车安全 。

  • 张昊东1 郑 昆2 彭高磊2 李仲祥1
    中国机械. 2025, (08):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AGV进行部件的自动运输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 然而 , 单AGV运输方式无法满足某些大型部件的运输需求 , 多AGV协同运输方案的设计问题亟待解决 。 本文参照leader-follower ( 领航者 ― 跟随者 )控制方法 , 建立多AGV协同控制运动学模型 。 首先介绍定位原理 , 通过三点定位的方式确定AGV的平面位置 ,并通过分析角度信息确定AGV的偏转角度 。 后续建立AGV两种行驶方式的位姿纠偏模型 , 以便减小行驶中出现的位姿误差 。 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 , 验证了该运动模型的精确性与可行性 , 实验结果表明绝对定位误差与双车间相对定位误差均满足AGV设计技术指标 。

  • 王一民 王梦琴 李晨源
    中国机械. 2025, (08):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船舶通风管道的通风效率 、 降低能耗 。 本文分析了现有船舶通风管道设计中存在的气流阻力 、 空气分配不均 、 风速压力不足等问题 , 提出了管道形状 、 弯管与分叉节点 、 管道长度与直径的优化方案 ,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 ( CFD ) 仿真模型验证了优化效果 。 优化后 , 通风系统在气流速度 、 压力损失 、 风量分布和系统能耗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 可以为未来船舶通风系统的智能化 、 节能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

  • 秦 征1 王琳琳2
    中国机械. 2025, (08):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工程仁和站为研究对象 , 在对比分析皮带传动和丝杠传动机械装置的优缺点基础上 , 结合车站屏蔽门基本设计参数 , 确定机械传动机构方案 , 并展开相应的结构设计分析 。 结果表明 , 丝杠传动在传输效率 、 传输精度 、 自锁能力 、 使用寿命 、 传动降噪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综合考虑机械结构的耐久性 、 可靠性和平稳性 , 仁和站确定采用电动机 - 联轴器 - 丝杠机械传动装置 ; 滚珠丝杠长度为1300mm , 导程为15mm , 临界转速为2268r/min , 选用BLK2023-3.6型丝杠可满足设计要求 ; 直流无刷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不小于1500r/min , 额定转矩不小于2.01Nm , 额定功率不小于59W , 最大功率不小于150W , 选用92BL310型直流无刷电动机可满足设计要求 。

  • 安全与生产
  • 孟继萍
    中国机械. 2025, (08): 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工业电气系统故障预测难度大 、 准确率低等问题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 ( LSTM ) 融合的智能诊断方法 。 通过对某钢铁厂变电站三年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 建立了包含电压 、 电流 、 温度等17个特征参数的多维故障特征向量 。 实验结果表明 , 与传统方法相比 , 该方法故障预测准确率有明显提升 , 并可为设备维护提供充足的响应时间 , 在5种典型故障模式识别中的平均诊断准确率也较高 。 本文研究以期能为故障的早期预警和精确定位提供新的思路 。
  • 林生富
    中国机械. 2025, (08): 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用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的检验是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 , 研究意义重大 。 本文在分析设备结构原理的基础上 , 给出设备在金属结构 、 工作平台 、 升降装置 、 电气系统 、 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的重点检查内容和要求 , 以及自然偏摆量 、 最大偏摆量等整机作业性能测试方法 , 并通过检验案例分析 , 给出检验注意事项 。 文中的检验要点 、 测试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可为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安全检验及维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 孙武城
    中国机械. 2025, (08): 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对灌溉泵轴密封泄漏的高精度检测 , 准确测定泄漏量 , 引入机器视觉算法 , 开展灌溉泵轴密封泄漏检测方法设计研究 。 通过高精度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灌溉泵轴密封结构图像 , 随后运用机器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 有效滤除噪声并增强图像质量 。 进一步 , 采用边缘检测技术精准识别密封缺陷边界 。 在此基础上 , 实现灌溉泵轴密封泄漏的自动化检测与损失量估计 。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 , 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 还能为评估泄漏损失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 为灌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保障 。
  • 职业教育
  • 姜先锋
    中国机械. 2025, (08): 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 “ 中职教学支持 ” 的教学主张 , 从教学管理走向教学支持的应然要求分析入手 , 利用机电专业建设教改实践阵地 , 探求中职教学支持的构建策略 , 并进一步开展中职教学支持的探索实践 。 本文研究旨在探索机电专业中职生学习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 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 以满足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
  • 孟龙晖
    中国机械. 2025, (08): 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教育全球化,中国高校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本文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国际班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解和参与度。研究首先分析了国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教育背景多样性,并基于这些困难提出了包括课程内容调整、双语教材开发、教师文化敏感性培训在内的改革策略。实施这些策略后,通过学生成绩、满意度调查和课堂观察等多种方法评估了改革效果。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程表现。未来研究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求。本研究为机械原理等课程提供了国际化教学的改进方案,并为其他学科的国际教学提供参考。
  • 王 刚 谭文君 王 爽 吴 斌
    中国机械. 2025, (08): 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究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书院制实践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果 , 并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匠书院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 首先阐述了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 , 然后详细介绍了智匠书院在育人模式方面的创新和实践 。 在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构建中 , 智匠书院通过整合教育资源 , 优化育人环境 ,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 、 个性化的成长平台 。 研究表明 , 智匠书院的实践育人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 同时 , 该模式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互动 , 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本文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

  • 曹雪芳
    中国机械. 2025, (08): 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电气自动化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方法通过将课程内容模块化、系统化设计,使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提高了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需求。
  • 韩小慧
    中国机械. 2025, (08): 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主流方向 , 通过融合智能制造技术手段 , 实现产业链全方位升级 ,这对于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 在此背景下 , 智能制造对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多层次的要求 。 机械专业作为中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 为适应智能制造的客观要求 , 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积极推陈出新 ,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 , 使学生成长为制造业发展所需的优质人才 。 文章首先阐述了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和人才需求特点 , 其次分析了现阶段中职机械专业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最后总结了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 致力于推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深化改革 ,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