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般指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技服务业作为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它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及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及鉴定、科研成果转化等。
第一期重点讲述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创新及发展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机械工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图为2024年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我国认识深海和经略深海的国之重器。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摄
过去的一年,我国机械工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16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江海号”接连下线应用,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全球最大600马力混动拖拉机研制成功,全球最大单套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投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
知识产权与创新密不可分
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丰富的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是强劲的创新能力的体现。而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创新成果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因此知识产权的作用不容忽视。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创新是知识产权创造的源泉。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还是新设计,都因其独特性和实用性,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成果转移。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限于防止被侵权,还能通过技术授权等方式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这种转移不仅能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还能通过授权、转让等方式增加科技成果的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励创新。
知识产权推动社会进步。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保护创新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不仅保护了创新者的权益,还为社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经济活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家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到了39次,其中“科技创新”被提到了7次。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在这些官方文件的表述中多次提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由此可见国家对知识产权事业的重视。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和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期限性等特点,是创新者的重要财产权,是激励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制度。
但我们应该看到,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往往具有故意性、反复性和隐蔽性,而传统的补偿性赔偿难以对侵权者形成有效震慑。因此通过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可以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侵权成本,降低侵权发生率;这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因此,企业在研发、创新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建立有效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与企业经营越来越紧密
知识产权与企业的经营越来越紧密,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的当下,企业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并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搭建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引擎作用,从而为企业打造更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争取更大的市场价值。
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目标,运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提高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制造、保护和运用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目标也能够激励和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而通过知识产权创造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能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强有力的竞争力。
此外,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可对已有的知识产权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及时梳理已授权的专利或商标,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做到实时动态调整,或维持或放弃或转让,以此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降本增效。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如果知识产权管理不规范,会导致企业存在经营风险。
如果知识产权管理不力,会使企业创新成果得不到及时保护。例如专利或商标得不到及时的授权,或者授权范围狭窄;更有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创新成果被他人窃取。因此,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保护好己方的成果和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甚至会产生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不自知的情况。所以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规避可能的侵权风险,例如可以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制度,尽早发现产品或技术侵权风险,通过技术或法律手段进行规避。
在知识产权纠纷中,维权证据非常重要。企业一旦遇到知识产权纠纷事件,维权证据将对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至关重要。而如果因为知识产权管理的不规范导致证据缺失,或是证据收集方式违法,将会导致企业处于被动地位、维权困难。
知识产权管理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有助于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让企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实践中,以企业的专利管理为例,主要有以下管理模式:
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模式。如果企业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说明该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很高。而专业的知识产权部门会通过对创新技术的挖掘、布局、立项风险、防范措施、竞争对手专利监测及预警、侵权风险等分析,形成有效的创新成果专利防护网,发挥专利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商业竞争和经济效益提供最大帮助。
法务部门管理模式。此模式对于专利流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更加关注,优点是不容易延误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缺点是如果法务部门没有懂研发相关专业技术的法务人员,不容易评判专利的价值以及风险,使专利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其他部门兼管模式。此模式通常由行政、人事、财务、科技等部门兼职管理,主要依托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其优点是不用专门配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人员,节省企业运行成本;缺点是如果该管理人员不专业,会导致企业与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不顺畅,创新成果难以得到全面充分的保护,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创新成果申请延误、授权难度加大、专利或商标等成果保护失效、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等后果,因此这种由非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的模式不值得提倡。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而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激励创新,促进知识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稳定且高速的发展助力。因此,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