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04-21
  

  • 全选
    |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 赖昭萍1 石 端1 胡 威2 赵 宽2
    中国机械. 2025, (11):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04L奥氏体不锈钢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特性以及无热处理硬化现象 等特点,被用于低温风洞试验模型的加工制造。本文通过对试验模型结构特点和技术条件的分析,采用钨极氩 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的方案,开展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风洞试验模型焊接工艺试验;对焊接接头 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室温强度和低温韧性进行了检测;对比分析了热处理、深冷处理等特殊工序对304L奥氏 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风洞试验模型的焊接工艺方法。
  • 杨 帆
    中国机械. 2025, (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分析了2024-T3铝合金在盐雾、液压油与除冰液混合污染等典型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 过质量损失法、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测试,揭示了腐蚀产物分层、Cl-迁移富集及微电池效应对材料腐蚀的关键 作用。结果表明,混合污染环境下腐蚀速率加快,蚀坑深度与密度增大,腐蚀产物层的分层异质性和Cl-在晶 界的选择性富集是导致材料失效的主因。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了激光清洗+冷喷涂复合修复和新一代Al Cu-Li 合金替代等防护策略。验证结果显示,冷喷涂修复层具备高致密性和优异的界面结合强度,有效提升了 材料耐腐蚀性;Al-Cu-Li合金经T8处理后,点蚀和晶间腐蚀抗力提升3倍以上。本文为提升A320飞机蒙皮 2024-T3 铝合金在复杂环境下的服役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 付 航 甘世旭
    中国机械. 2025, (1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钛合金力学性能试验分析表明,TC4、TC11、TC17三种典型钛合金材料 在不同工作环境下性能差异显著。实验数据证实,在600℃以下工作温度区间内,TC17钛合金综合性能最优, 抗拉强度1180MPa,疲劳寿命较其他型号提升15%。微观分析发现β相含量分布对材料高温性能影响明显, TC17 钛合金制造的高压级叶片在550℃环境下尺寸稳定,蠕变变形率低于0.2%。实验成果对航空发动机压气 机叶片材料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 工业设计
  • 中国机械. 2025, (11):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矿产开采机械中 , 钎具球型合金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 。 为提高修磨效率和精度 , 延长钎具的使用寿命 , 本文综合考虑钎具上球型合金齿的布局特点 、 磨损规律及工艺要求 , 设计了一款球型合金齿修磨装置 。 通过分析球型合金齿的磨损形式和程度 , 明确了修磨装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结合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 , 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修磨装置结构 , 该修磨装置主要由夹持机构 、 磨削主轴装置 、 偏心主轴装置 、 冷却装置和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 夹持机构能够稳固地夹持钎具 , 确保修磨过程中球型合金齿的定位准确 ; 磨削主轴装置配备精密的磨削工具和磨削参数控制系统 , 能够根据球型合金齿的磨损情况进行精确的磨削修复 ; 偏心主轴装置则通过特定的机械结构 , 实现了磨削主轴装置的偏心圆周运动 , 从而提高了修磨的均匀性和效率 。 该修磨装置不仅提高了修磨效率和精度 , 还有效延长了钎具的使用寿命 , 为矿产开采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
  • 乔永航
    中国机械. 2025, (11):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 煤机与刮板机作为关键设备 , 其联动调速控制系统对确保采煤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至关重要 。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相结合 、 PID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 , 以及模型预测控制 ( MPC ) 算法的煤机与刮板机联动调速控制系统 。 通过详细分析系统的控制架构 、 硬件配置与软件设计 ,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案 。 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 , 优化调速精度和响应速度 , 确保煤矿开采的效率与安全性 。
  • 秦永富 吴永明
    中国机械. 2025, (11):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 配电箱钣金制造工艺的创新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在行业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 本文深入且系统地探究了钣金成型工艺参数 , 构建了一套完整 、 科学的工艺评价体系 。 试验结果表明 , 当冲压力设定为240kN 、 成型速度调整至18m/min时 , 工件能够达到最佳成型精度 , 其变形量被精准控制在 ± 0.15mm的范围内 。 基于上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 , 精心设计了一条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 , 该生产线涵盖了原料上料 、 冲压成型 、 折弯 、 焊接及表面处理等关键工序 , 实现了配电箱钣金件的高效 、 精密制造 ,为行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
  • 陶思远 胡 毅
    中国机械. 2025, (11):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针对卷接机组劈刀机构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基于伺服驱动的智能同步控制劈刀设计与优化 方案。现有机械传动系统存在润滑油渗漏、维护频繁、响应效率低及缺乏自动化调整能力等问题,影响了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采用独立伺服驱动技术,取消齿轮组和蜗轮蜗杆传动,显著提高了劈刀盘和刷丝轮的同 步精度,避免了机械磨损和润滑油渗漏问题。伺服系统的引入,实现了劈刀盘位置的动态纠偏和紧头调整,大 幅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灵活性。同时,借助智能控制系统和高速检测机制,实现了实时监控与安全 应急响应,进一步优化了烟支重量控制的精度。该系统有效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生 产效率,为卷烟行业的智能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 张莉莉
    中国机械. 2025, (1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轧钢生产线上的负载变化 、 温度变化以及机械磨损等因素 , 传动轴承的运行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 , 固定参数控制器在面对系统振动和噪声时响应较慢 , 导致阶跃响应特性仿真曲线波动大 , 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 为此 , 本文设计了轧钢生产线传动轴承自抗扰控制器 。 首先 , 根据轧钢生产线传动轴承的数学模型 , 设计自抗扰控制器 , 确定其四个关键模块 ( 跟踪微分器 、 扩张状态观测器 、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器和扰动补偿模块 ) 的功能与结构 。 接着 , 调整跟踪微分器的参数 , 确保信号的平滑过渡和微分信号的准确提取 。 最后 ,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控制参数 , 设计出稳定的自抗扰控制算法 , 以实现对轧钢生产线传动轴承的有效控制 。 试验结果表明 , 无论是无扰动条件 、 负载突变还是电动机转速波动 , 该方法均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 杨 强 邱智麟 龙亮亮
    中国机械. 2025, (1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真空回潮烟块在周转箱内的均匀性 , 提高真空回潮后烟块的回透率 , 本文研制出真空回潮自动匀料装置 。 该装置采用双作用气缸作为执行机构 , 以装置的中心线对称安装 ; 动作控制则由PLC控制 ,根据不同的烟块配方和物理特性 , 调整设定值 , 实现对烟块的精准匀料 , 从而提高烟块的均匀性和回透率 。结果显示 , 使用自动匀料装置后 , 烟块的堆积高度降低至102.4mm , 降幅达到25.9% ; 烟块的回透率提升至99.08% , 增长了0.58% 。 这项技术为提升真空回潮工序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
  • 王月琛
    中国机械. 2025, (11):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智能高速堆垛机行走机构的减振性能 ,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次复合减振结构 。 该结构包括弹性支撑底座 、 行走减振装置及动力传动减振系统 , 并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 研究结果表明 ,新设计在不同工况下显著降低了振动水平 , 提高了堆垛机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 。
  • 郭乃信
    中国机械. 2025, (11):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传统电梯机械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局限性 , 提出了基于综合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 通过构建电梯系统的数字化模型 , 对轿厢结构 、 导轨系统 、 对重装置和曳引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和优化 。 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多体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 对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性能评估 。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显著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 、 舒适性和能效水平 。 本文研究成果为电梯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
  • 王云泉
    中国机械. 2025, (11):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铝轧机用位置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乳化液或煤油侵入导致短路 。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其机械结构发现 , 位置传感器外壳的密封性不足是液体侵入的主要原因 。 为解决这一问题 , 本文依据机械设计原理和气动设计原理 , 对位置传感器外壳进行了重新设计 。 新设计的外壳采取了更加严密的密封措施 , 如使用耐油性更强的密封材料和改进密封结构设计 , 确保液体无法渗透 。 同时 , 增强了外壳的防护等级 , 确保其能够承受铝轧机高温和高湿的工作环境 。 新设计的外壳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测试 , 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了上线使用 。 测试结果和实际使用情况均表明 , 新设计的外壳能够有效防止乳化液和煤油的侵入 , 显著提高了位置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周永品 景建良 沈巨华 周前进 陈家轩
    中国机械. 2025, (11):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环保气体绝缘环网柜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密封不稳定问题 , 通过对密封结构设计 、 制造工艺和装配工序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 ,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密封技术解决方案 。 研究发现 , 密封圈槽型设计 、 密封表面粗糙度控制和装配过程中的预紧力控制是影响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 。 通过采用双道密封 、 优化密封圈槽型结构 、 改进密封面加工工艺和规范装配工序等措施 , 使环网柜的密封寿命显著提升 , 泄漏率降低90%以上 ,为环保气体绝缘环网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 张利明
    中国机械. 2025, (11):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5.0时代传统机械加工工艺面临精度控制不稳定 、 效率提升瓶颈 、 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 文章深入探讨工业5.0驱动下传统机械加工工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与实施路径 , 重点分析了数字孪生 、 人工智能算法优化 、 工业物联网架构和云边协同计算等核心技术 。 在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建立试验平台进行对比验证 , 结果显示 , 数字化方案使工件尺寸精度由 ± 0.2mm提升至 ± 0.1mm , 加工时间缩短25%以上 , 设备利用率提升30.8% , 能源利用率提升36.7% 。 基于试验数据提出完善人才培养 、 数据治理和生态构建等优化建议 ,为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
  • 殷 杰
    中国机械. 2025, (11):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采用的三轴数控机床主轴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效果不佳 , 优化后的主轴轴线相对于 Y 轴的垂直度误差偏大 , 且主轴变形显著 , 未能达到预期优化目标 , 为此提出动态响应下三轴数控机床主轴优化设计方法 。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主轴的有限元模型 , 设定相应的载荷边界条件和约束边界条件 , 将三轴数控机床主轴在 YZ 平面内的倾斜角度作为设计变量 , 旨在最小化主轴有限元模型轴线与 Y 轴之间的垂直度误差 , 据此建立主轴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通过对模型进行动态响应分析 , 构建动态响应面模型 , 并输出能够实现垂直度误差最小的设计变量 , 从而实现基于动态响应的主轴优化设计 。 试验结果表明 , 采用设计方法优化后的机床主轴轴线相对于 Y 轴的垂直度误差降低了62.36% , 主轴变形量不超过1mm , 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 。
  • 王国安
    中国机械. 2025, (11):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飞锯机切割过程中 , 由于振动与工艺参数的不合理配置 , 常导致切割误差增大 、 表面质量下降的问题 。 本文从振动传播机理出发 , 结合切割路径规划与参数优化 , 提出了振动控制与精度提升的综合技术方案 。 通过理论建模 、 自适应滤波算法设计和路径优化模型的构建 , 揭示了振动抑制与切割精度提升的内在联系 。 在实验验证与综合性能测试中 , 该优化设计显著降低了振动幅值 , 切割误差减少66.7% , 表面粗糙度改善49.2% , 刀具寿命延长50% 。 研究结果为飞锯机的高精度加工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 也为类似加工设备的性能优化探索了新的技术路径 。
  • 周成顺1 查 宇1 李长乐2 伍卫卫2
    中国机械. 2025, (11):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大跨度斜拉桥对高性能镀锌钢丝的需求 , 本文开展了高强度镀锌钢丝热处理工艺研究 。通过索氏体处理及Si 、 Cr合金化处理 , 结合盘条总压缩率的优化 , 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镀锌钢丝机械性能的影响 。 实验结果表明 , 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使钢丝强度达到2010 ~ 2050MPa , 应力松弛率控制在6.8% ~ 7.2% , 钢丝在上限应力45%fptk 、 应力幅360MPa条件下能够承受200万次疲劳循环 。 同时 , 通过合金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热镀锌过程中的强度损失 , 单位面积锌层重量达到300g/m²以上 。
  • 许冬辉 杨洪林
    中国机械. 2025, (11):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 新型钣金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钣金加工技术的进步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 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 。 本文旨在概述新型钣金加工技术 , 并分析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实践 , 探讨新型钣金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关键工艺难点 , 如高精度切割 、 复杂形状折弯 、 焊接变形控制和材料表面处理等问题 。 针对难点 , 提出优化切割路径 、 采用新型折弯模具 、 引入先进焊接技术和创新表面处理方法等改进措施 。
  • 机械工业应用
  • 郑燕峰 于俊健 王坤安
    中国机械. 2025, (11):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履带式露天潜孔钻机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和基础建设项目 , 对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 。 液压系统的能效直接影响履带式露天潜孔钻机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 。 实际应用中 , 履带式露天潜孔钻机的液压系统常因能量损耗 、 过热及低效率等问题而表现不佳 。 针对这些问题 , 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 包括液压元件的设计改进 、 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 以提高整体能效 。 通过试验验证 , 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能效 , 相关实践数据进一步确认了其在实际工况中的应用效果 , 为工程机械的能效提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 徐晓龙
    中国机械. 2025, (11):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流程 , 包括数据采集 、 处理及结果分析 , 并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起重机械结构变形 、 焊缝缺陷 、 部件磨损及表面受损等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 , 展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的优势及关键检测结果 , 并提出了基于扫描数据的健康监测与维护建议 。 研究表明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显著提升起重机械检测的精度与效率 , 为设备的维护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 李万波 周盈本 刘和龙
    中国机械. 2025, (11):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速线材生产线卷收集环节中 , 集卷筒内存放于临时托卷臂上的线卷在临时托卷臂打开的瞬间 ,由于线卷自重和相对运动造成线卷与临时托卷臂接触部分划伤 。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 探讨 , 提出消除划伤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应用 , 旨在攻克提高成材率的瓶颈问题 , 为线材生产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改造提供参考 。
  • 关来德
    中国机械. 2025, (11):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是机器视觉领域的核心技术 , 在工业检测 、 机器人导航 、 人脸识别 、 遥感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 准确 、 高效地提取图像的显著特征并实现可靠匹配 , 对于提升机器视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实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在分析图像特征提取与匹配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 重点探讨了该技术在工业视觉检测 、 机器人视觉导航 、 人脸识别与跟踪 、 遥感图像配准中的应用实践 , 并从特征融合 、 特征选择 、 匹配策略改进 、 人工智能引入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 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机器视觉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
  • 汪世安
    中国机械. 2025, (11): 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轮机机械液压调速器控制无法达到预期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问题 , 本文提出基于负载扰动的水轮机机械液压调速器控制方法 。 构建水轮机机械液压调速器信息融合机制 , 建立机械液压调速目标函数 ,该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了水轮机 、 液压执行机构和负载扰动的动态特性 。 根据机械液压调速控制逻辑 , 建立水轮机机械液压调速器控制方法 , 实现水轮机机械液压调速器控制研究 。 试验结果表明 ,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负载扰动时 , 采用所提方法 , 水轮机的控制精度维持在规定的600 ~ 1000r/min范围内 , 在0.2s时转速达1000r/min ,能够保持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
  • 现代交通技术
  • 梁 涛
    中国机械. 2025, (11):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 悬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在保证车辆安全性 、 舒适性和操控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和力学模型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 该方法能够实时监测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 ( 如减震器 、 弹簧和控制臂 ) 的工作状态 , 并在系统出现潜在故障时及时发出警报 。 实验结果表明 , 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悬架系统的可靠性 , 能够有效地降故障率 , 增强系统的故障诊断准确性 , 为车辆行驶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
  • 薛凯波 杜新胜
    中国机械. 2025, (11): 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线控转向系统作为汽车自动驾驶的关键执行机构 , 其机械结构设计和优化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 本文通过对线控转向系统机械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 、 有限元分析和参数灵敏度分析 , 识别出转向杆系 、转向轴和电动机输出轴的关键参数 。 针对转向杆系的刚度不足 、 转向轴的扭转变形过大和疲劳强度不足 、 电动机输出轴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偏低等问题 , 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 。 通过台架试验和整车路试 , 验证了优化后的机械结构在转向精度 、 响应特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改进效果 。 研究结果表明 , 优化后的机械结构能够满足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 , 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
  • 于 宁 刁文涛
    中国机械. 2025, (11): 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深入探讨港口工程装载机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港口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及无人驾 驶装载机在港口环境中的优势,包括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增强安全性等。详细阐述了无人驾驶技术 中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精准定位和智能决策等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应用现状,并指出当前面临 的技术难题、法律法规限制和成本问题等挑战。最后对港口工程装载机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 望,强调技术创新、多机协同以及与其他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 尹金楷
    中国机械. 2025, (11):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轻量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 , 为汽车结构优化 、 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汽车车架轻量化设计 , 以突破传统制造方法在车辆轻量化方面的限制 。 首先 , 详细分析了汽车车架结构参数 , 阐述了车架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理论 。 其次 ,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对车架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 最后 , 对汽车车架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 , 并验证优化效果 。 结果表明 , 通过尺寸优化 , 在保证汽车车架强度的同时 , 可以实现轻量化设计目标 。
  • 安全与生产
  • 赵玉秀
    中国机械. 2025, (11):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 , 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 。传统的机械伺服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在准确性不足 、 实时性差等问题 , 难以应对复杂系统故障的诊断需求 。近年来 , 基于智能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 SVM ) 的机械伺服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 通过对系统运行中的振动 、 电流 、 温度等多维特征的提取与分析 ,结合SVM的非线性分类能力 , 实现了对机械伺服系统故障的高效识别 。 实验结果表明 , 本文提出的诊断方法在故障诊断准确率 、 适应性及鲁棒性方面 , 均优于传统的基于阈值的诊断方法 。 本文研究以期为机械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 提高系统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 郑 可
    中国机械. 2025, (11): 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山机电设备存在维护效率低 、 故障预防不足等问题 。 为解决这些问题 , 本文建立了基于故障诊断的设备维护方法体系 。 通过分析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设备的典型故障特征 , 构建了包含振动分析 、温度监测等在内的多维度的故障诊断模型 , 并制定了与故障类型相对应的维护策略 , 形成了诊断─决策─维护的闭环管理机制 。 实验验证表明 , 本文方法能够提前识别设备潜在故障 , 维护计划准确率达到92% , 设备故障率降低52.3% , 年维护成本降低42% 。 本文研究为矿山机电设备科学维护提供了新思路 。
  • 朱海洋 党晓清
    中国机械. 2025, (11): 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连铸机扇形段精准调整与高效检修技术进行研究 , 以提高连铸机扇形段对弧的质量与检修效率 , 确保连铸机铸坯质量和生产效率 。 文章在分析连铸机扇形段结构与作用的基础上 , 采用对弧新技术实现连铸机扇形段实施坐标精准定位 , 并和设备图纸尺寸比对求解出差值 , 完成连铸机扇形段精准调整 ; 同时通过离线高效检修技术实现连铸机扇形段的高效检修 。 以某钢厂6号连铸机为例 , 对所提出的连铸机扇形段精准调整与高效检修技术进行实际应用 , 结果表明 : 该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施工作业工期 , 并提高对弧的精度 , 降低连铸机扇形段的事故发生概率 。
  • 罗 宇 马鸣岐
    中国机械. 2025, (11): 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力机车受电弓作为机车与牵引供电系统电能传输的关键连接部件 , 其可靠运行对于保障电力机车稳定受流 、 实现高效牵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本文针对电力机车受电弓不能升起的典型故障展开系统研究 ,首先阐述了故障的特征表现 ; 然后详细探讨了故障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及运营影响 ; 最后分析故障成因及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案 , 为现场应急处置和维护检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 王日强
    中国机械. 2025, (11): 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工设备机械部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面临腐蚀 、 磨损 、 疲劳和断裂等多种失效形式 。 通过建立声发射 、 振动分析和无损检测等多维度的故障监测体系 , 构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系统 。 针对不同类型机械部件的失效特征 , 开发了表面处理 、 焊接修复 、 材料强化和精密加工等系列维修技术 。 建立了包括无损检测评估 、 性能试验评价 、 寿命预测分析和工艺优化在内的维修质量评价体系 。 研究结果表明 , 采用优化后的维修工艺 , 机械部件的一次修复合格率达95%以上 , 修复后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 疲劳强度可达到新件的90%以上 , 为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预防性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
  • 杨 斌
    中国机械. 2025, (11): 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动化管理系统依赖于各种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 , 将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因此 , 本文重点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法 , 深入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 包括感知层 、 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构成与功能 , 并进行了系统测试实验 。 结果表明 , 该自动化管理方法在提高生产效率 、 保障产品质量 、 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为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
  • 职业教育
  • 王永旗1, 2 赵永华1, 2 王 雷1, 2 位小记1, 2
    中国机械. 2025, (11):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民航业发展趋势 、 企业实际需求及专业发展建设的需要出发 , 介绍了高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 分析了目前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意愿不强 、 部分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足及语言环境与优秀双语教材缺乏等问题 , 并针对性提出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扩大培训规模和途径 、 编写双语教材和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等改进措施 。 改进措施的运用 , 有效提升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双语教学效果 。
  • 苗 盈 胡海涛 金政翰
    中国机械. 2025, (11): 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精密测量人才培养存在培养定位模糊 、 相关课程建设滞后 ; 精密测量双师型教师缺乏 , 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不足 ; 精密测量实训基地建设前瞻性不够 , 对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不足等主要问题 。 针对存在的问题 , 本文提出了精密测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 明确区域产业对精密测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 提升精密测量相关系列课程的适应性 ; 建立 “ 岗 ― 证 ― 赛 ― 研 ” 四元融合的精密测量 “ 双师型 ” 教师发展路径体系 ;构建精密测量产教融合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路径及运行模式 。 本文研究以期满足质量强国建设背景下高素质精密测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
  • 曲奕凝 王 超
    中国机械. 2025, (11): 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能够间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文章梳理了法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 归纳出法国学徒制各阶段的特点 。 通过对比分析中法两国学徒制 ,反思我国学徒制存在试点实施政策化 、 培养目标功利化等问题 , 提出政策支持具体化 、 优化组织管理 , 加强全过程监管 、 健全职业资格认证 、 实质性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等建议 , 以期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
  • 质量与标准
  • 吕成澍
    中国机械. 2025, (11): 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动齿轮电子束焊缝的质量检测,通常采用超声C扫及高能加速器工业CT两种无损检测技 术。研究发现,超声C扫凭借其高灵敏度在缺陷检出率方面表现出色,但其检测效果易受工件结构、形状复 杂度的制约,缺陷尺寸的精确测定依赖于探头声束直径和算法的精确度,因此在某些复杂结构中,超声C扫 可能无法提供详尽的缺陷信息。与超声C扫描相比,在0.5mm以下的缺陷的定量上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并且 由于不受限于被检构件的构造和缺陷的形态,因此具有较大的分辨率,特别适合于容积式的缺陷的检测。综合 运用这两种检测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传动齿轮电子束焊缝的质量状况,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赵永恒
    中国机械. 2025, (11):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压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及其安全性影响是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 本文采用振动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 对管道振动机理 、 响应特性及结构影响开展系统研究 。 试验表明 , 流体脉动压力 、机械激励和结构共振是引起管道振动的主要因素 。 基于频域分析确定了振动与内压 、 流速的关联规律 , 建立了振动响应预测模型 。 通过疲劳分析发现 , 长期振动会导致管道结构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 , 降低系统可靠性 。 研究成果为压力管道振动控制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