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5-04-30
  

  • 全选
    |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 张文要1 陈诗洋2 吕 兴2 管大胜3
    中国机械. 2025, (1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稳层及回填料流失所造成的加油栓井失稳和设备损坏等潜在风险 , 本文提出了一种弹簧阻尼装置 , 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 , 研究了其对内井筒和加油短管的最大应力 、 最大变形 、 预应力状态下的频率及幅值的影响 。 分析结果表明 : 水稳层及回填料流失工况 , 低阶 、 中阶和高阶预应力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均显著低于不流失工况 , 且均在一阶和二阶频率下发生明显共振 , 相比水稳层及回填料不流失工况 , 流失工况下振幅增加了116% ; 弹簧阻尼装置可有效改善受力状态 , 增加一阶和二阶频率的同时 , 降低共振幅值 , 其中随着弹簧刚度从10N/mm增大至50N/mm时 , 振幅分别降低54.2%和72.3% ; 加油栓井运行过程中低频振动较难避免 ,但在有限空间内 , 尽可能增加弹簧刚度 , 可有效降低因共振带来的一系列损害 。
  • 石 端 赖昭萍
    中国机械. 2025, (12):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开展民机标模风洞试验 , 本文对某民用航空标模进行1:17.87缩比 , 进行目前国内该型标模最大风洞模型的加工设计 、 强度分析和实物制造研究 。 首先将模型分解为头部 、 中机身 、 后机身上 、 后机身下 ( 左 )、 后机身下 ( 右 )、 发动机 、 立尾 、 平尾及盖板等主要部件 。 然后对中机身和机翼强度进行了校核 。最后通过工艺设计完成了整机的零件加工和装配 。 经分析 , 中机身最大应力为465.4MPa , 最大变形量为0.7mm ,安全系数≈3 ; 机翼最大应力为690.7MPa , 翼尖最大变形量为58.9mm , 安全系数≈2.03 。 所设计的缩比模型通过了风洞吹风验证 , 证实了本文研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强度分析的可靠性 。
  • 贺龙龙
    中国机械. 2025, (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空燃油试验设备液压系统通常需要在高温 、 高压等恶劣环境下运行 , 其维护保养直接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 本文通过对液压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 建立预防性维护和定期检测相结合的维护保养体系 , 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和故障诊断机制 , 延长了关键元器件使用寿命 。 本文研究以期为同类试验设备的维护保养提供参考 。
  • 李佳伟1 刘广鑫2 周晓星1
    中国机械. 2025, (12):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校准方法因误差计算精度不足且缺乏实时反馈调整机制 , 导致制孔位置偏差较大 。 为此 , 本文提出了一种飞机末端执行器制孔位置偏差校准方法 。 该方法首先通过视觉系统获取基准孔图像 , 并确定基准孔圆心在图像坐标系下的像素坐标 ; 随后 , 将基准孔像素坐标转换为在飞机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 进而计算制孔位置偏差 ; 最后 , 通过调整机器人姿态实现偏差的校准修正 。 实验验证表明 , 应用提出的校准方法后 , 直径6mm和8mm制孔的法向偏差最大值未超过0.1 °, 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校准精度与稳定性 。
  • 张德志 莫正飞
    中国机械. 2025, (1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型飞机两组地面电源串联转换为并联供电时出现的直流电压超标故障 , 本研究通过分析并查找出直流电压超标的故障原因 , 提出飞机改装电路设计的要求 , 基于此要求设计提升直流电压品质的优化电路 , 并进行验证测试 , 为类似飞机提升直流电源品质提供思路 。
  • 工业设计
  • 陈治平
    中国机械. 2025, (12):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圆柱状大中型罐体,包括筒体内外的纵焊缝和环焊缝的自动焊接需求,设计了一台能适 合多种工作位置,且能任意调整以适应各种规格工件的电动升降台,介绍其应用特点、市场需求、结构、设计 参数及工作原理,并对主要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关键加工工艺优化和操作控制需求,并列举了主要的应用场景。 文章对设备制造行业的大型设备焊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 墨1 赵 俊1 祁永超1 李树健2
    中国机械. 2025, (12):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核电阀门检修过程中 , 传统的阀门焊缝切割方式存在切割质量不稳定 、 切割效率低 、 操作人员易受辐射伤害等问题 。 为改善这些问题 , 本文设计了一款磨切分离式核电阀门密封焊缝手动切割装备 。 该装备结构简单 、 使用方便 , 且能够实现对密封焊缝的边打磨边切割 , 极大地提高了核电阀门密封焊缝的切割质量和切割效率 。
  • 章成选 章笔词 林函才 吴晓刚 梅响林
    中国机械. 2025, (12):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低温固定硬密封球阀在极端工况下的密封性能 , 本文通过优化密封材料 、 改进结构设计及引入应力补偿机制 , 对其关键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 。 在温度为 - 200 ~ 25 ℃、 压力恒定为5MPa 、 循环次数不超过5000次的条件下 , 优化后的球阀泄漏量保持在1.0 × 10 ⁻⁶ ~ 2.7 × 10 ⁻⁶ Pa·m³/s , 密封面最大磨损控制在0.36 μm以内 。 优化设计显著提高了球阀的耐低温性能 、 抗磨性及操作稳定性 , 为极端环境中关键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 李茹茹1 王 超2
    中国机械. 2025, (12):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浮式平台三相分离器的液相晃荡问题进行分析 ,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 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 , 研究了平台周期性运动对分离器内部液相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液相晃荡幅度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联 。 研究结果表明 , 在剧烈波浪条件下 , 液相晃荡幅度较大 , 会降低分离效率 。 为此 , 本文通过优化分离器内部挡板布局 、 增设导流装置以及调整操作参数等措施 , 有效减小了液相晃荡幅度 , 同时提高了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 优化后 , 液相晃荡幅度减少了30% , 分离效率提升至90%以上 , 且气相含液率显著降低 。 本文为浮式平台三相分离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优化方案 。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吴振华1, 2 姜 芳1, 2
    中国机械. 2025, (12):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双相不锈钢螺纹咬死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 针对大螺纹啮合咬死的现象 , 提出了试验方法 , 采用弹簧测量装配预紧力 , 然后计算出理论力矩 , 理论力矩与实际液压扳手显示力矩对比 , 从而直观显示了螺纹咬合的程度 。 根据此试验方法进行了三种对比试验 : 螺纹间涂润滑剂 、 螺纹镀铜 + 润滑剂 、 改变内螺纹或外螺纹材料 , 最后得出改变螺纹材料是最佳解决措施 。
  • 陈 帅
    中国机械. 2025, (1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控车床主轴的变频调速技术 , 以其优越的调速性能和节能效果 , 逐渐成为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基于此 , 文章简要分析了传动控制系统的负载特性与容量的适配选型 , 并对主轴变频调速原理及系统连接设计和抗干扰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
  • 梁城玮
    中国机械. 2025, (12):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生产线机械臂的自动化控制效率 , 本文设计了双自由度传动系统 , 控制 X 轴和 Y 轴运动 ,简化 Z 轴结构以提高稳定性和精度 。 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模型 , 考虑摩擦力 、 惯性力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伺服电动机与闭环反馈机制 , 结合PID和自适应控制算法 , 确保机械臂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精确操作 。试验表明 , PID控制在静态任务中精度较高 , 自适应控制在动态任务中表现更佳 。 混合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 , 为生产线机械臂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 洪培强
    中国机械. 2025, (12):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空零部件的结构通常相对复杂 , 对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 而这些零件壁薄 、 细筋结构刚度较差 ,其材料硬度高 、 强度大 , 在实际加工中极易硬化 , 导致切削刀具磨损相对严重 。 使用高速切削刀具不仅能够减少刀具磨损 , 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 因此 , 本文以铣刀为例 , 探究高速切削刀具在复杂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策略 , 旨在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 , 为航空复杂零部件的高效 、 高质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
  • 周汉楠
    中国机械. 2025, (12):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轧制工艺中自动化机械系统优化对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某钢铁企业1580mm热轧生产线 , 对轧制过程中存在的伺服传动响应滞后 、 速度波动大 、 轧制力控制精度低 、 张力控制不稳定等问题 , 开发了智能化控制系统 。 通过建立轧制动态模型 , 采用模糊自适应算法改进控制策略 , 实现系统优化升级 。试验结果表明 , 优化后系统在速度控制稳定性 、 轧制力精度控制 、 张力动态响应等方面的性能显著提升 。 轧制产品厚度精度提高25% , 板形质量提升38% , 生产效率提高15% , 系统可靠性显著增强 。 实践证实 , 该优化方案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 陈瑞厅
    中国机械. 2025, (12):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控车床加工过程中 , 刀具磨损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 研究表明 , 刀具磨损会导致切削力波动 、 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及尺寸精度降低等问题 。 本文通过建立刀具磨损量与加工质量参数的数学模型 ,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 分析了前刀面磨损 、 后刀面磨损及刀尖圆弧磨损对零件表面质量 、 尺寸精度和形位误差的影响规律 。 试验结果表明 , 后刀面磨损量的增加会导致工件表面粗糙度 Ra 值增大 ; 刀具磨损对工件整体形状精度具有显著影响 。 并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刀具更换时机的预测方法 , 为保证高精度零件加工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
  • 邓 宇1 郝小龙1 关金子1 牛娜娜2
    中国机械. 2025, (12):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装配界面接触应力的大小及分布会直接影响机械结合部的连接性能 , 而粗糙装配界面呈现出强烈的介质非连续性和材料非线性 , 已成为制约接触应力检测技术发展的瓶颈 。 因此如何通过无损检测手段获取接触应力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声阻模型的多层界面接触应力超声检测方法 。 首先探究粗糙装配界面接触声阻的形成机理 , 推导出接触层的等效接触声阻表达式 ; 其次明晰粗糙装配界面的接触机理 , 构建接触声阻与接触应力的映射关系模型 ; 在此基础上根据超声波在多层声阻抗不同界面发生的透射规律 ,得到变声阻抗界面的声波透射系数表达式 , 提出基于接触应力 - 接触声阻系数 - 声波透射系数的接触应力检测方法 。 并通过拉伸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 检测最大误差为15.52% 。 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为装配界面连接状态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 曹洪祥 邱子健
    中国机械. 2025, (12):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PDF Mobile ( 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研究铝蜂窝夹芯层对侵彻能的影响 , 本文首先通过与张清南论文里的试验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 验证本文仿真的可靠性 , 再针对不同铝蜂窝名义铝箔厚度进行仿真研究 。 结果表明在尖头弹初始速度为209.95m/s的情况下 , 前 、 后铝合金面板厚度为1mm时 , 随着铝蜂窝夹芯层名义铝箔厚度的增加 , 尖头弹的末速度不断减小 , 侵彻能不断增加 。
  • 刘百顺
    中国机械. 2025, (12):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有限元法 , 对液压定向夹持机械臂的疲劳寿命进行了深入探究 。 采用ANSYS软件构建了三维几何模型 , 选用高强度合金钢作为材料 , 并完成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 施加液压载荷后 , 利用雨流计数法与Miner疲劳理论评估机械臂的疲劳损伤情况 。 试验结果显示 , 该机械臂的设计寿命超过500000个工作循环 , 并确定了结构优化方案 。 研究结果为液压机械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
  • 机械工业应用
  • 姜冠群 王云龙 郭 永 赵 毅
    中国机械. 2025, (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创手术机器人在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其操作机械臂的稳定性直接关系手术的精确 性和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轴协同运动的机械臂稳定性提升方法,结合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精确的 运动控制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了机械臂的运动路径与负载适应能力。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在提高机械臂定 位精度、增强负载适应性以及提升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为肿瘤微创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
  • 王 峰
    中国机械. 2025, (12):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某电厂2 × 600MW燃煤机组运行数据 , 分析其冷端特性 , 以循环冷却水流量为调整参数调节机组凝汽器压力 , 根据汽轮机功率增加量与循环水泵功耗增加量确定凝汽器压力最优值 。 基于不同工况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计算 , 从而可以获得全工况下凝汽器压力的优化值及对应循环水泵的运行策略 。 根据上述优化策略以机组540MW运行数据为例 , 进行冷端优化计算 , 得出机组凝汽器压力降低至15kPa时最优 , 此时机组发电功率可提高17.35MW , 为后续机组的冷端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
  • 洪微逊
    中国机械. 2025, (12): 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机械传动系统在效率损耗 、 噪声控制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不足 , 本文采用复合传动技术对新型传动系统进行设计和性能测试 。 通过建立测试平台 , 在不同工况下对传动效率 、 温升 、 振动和噪声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系统测试 。 试验结果表明 , 新型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提升12% , 系统温升降低15 ℃ , 振动幅值减小46% , 噪声降低8dB 。 同时 , 该系统在启动过程 、 负载变化时表现出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 为机械设备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
  • 叶 欣 胡 俊
    中国机械. 2025, (12):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永磁变频空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设备 , 在工业生产中展现了突出的运行性能和节能效果 。永磁变频空压机结合了永磁电动机与变频控制系统 , 能够实现对压缩空气输出的精准控制 , 有助于降低能量损耗 。 本研究对永磁变频空压机的运行性能及能耗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 通过试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 揭示了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特点及能效表现 。 基于试验结果 ,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 , 旨在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 , 为相关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
  • 李 平
    中国机械. 2025, (12):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涉及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本文通过对电力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 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特征提取模型和基于集成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方法在变压器局部放电 、 断路器机械故障和输电线路故障等典型场景中表现优异 , 较传统方法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同时 , 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提升了大规模数据处理效率 , 为电力设备状态评估和预测性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该研究成果对推进电力设备智能化运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 杜新胜 薛凯波
    中国机械. 2025, (12):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集成式电驱桥是智能防爆重型车的核心动力系统 , 其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整车性能 。 通过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 , 推导系统振动方程 , 分析了集成电驱桥的负载 ― 传动耦合特性 。 研究表明 , 电驱桥在启停过程中的瞬态响应会显著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 路面激励下的振动传递特性与车辆承载能力呈正相关 ; 极限工况下动力学行为存在非线性特征 。 台架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为智能防爆重型车电驱桥的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了依据 。
  • 李高君
    中国机械. 2025, (12):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慢性病的增多 ,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 , 传统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 数字化技术凭借高效 、 精准 、 便捷的优势 , 成为推动医疗设备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 本文分析了医疗设备智能化升级的驱动力 , 并结合实际案例 , 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设备智能化升级中的具体应用 , 指出数字化技术在医疗设备智能化升级中面临的挑战 ,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以期推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 、 高效的医疗服务 。
  • 安全与生产
  • 周 皓
    中国机械. 2025, (12):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精准识别导轨磨损区域、磨损量,提高加速鼓轮导轨的管理水平,本文引进了GAF图像编码 技术,以某加速鼓轮导轨为例,开展磨损区域识别方法的设计研究。利用传感器在导轨的关键位置采集振动 信号,提取加速鼓轮导轨的模态分量;对提取的模态分量进行滤波处理,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将预处理 后的模态分量转换为二维图像,进行磨损分量的映射与特征序列的编码;将构建的特征序列作为输入,进行加 速鼓轮导轨磨损区域识别与磨损量检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识别方法不仅可以精准识别加速鼓轮 导轨磨损区域,还可以准确检测到导轨的磨损量,为加速鼓轮导轨的磨损监测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沈晓辰
    中国机械. 2025, (12):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振动信号是电梯运行状态的重要表征 , 通过分析振动信号 , 可以实现电梯故障的早期检测与诊断 。本文系统分析了电梯振动信号的特性与处理关键技术 , 深入探讨了现有算法在电梯故障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传统统计方法 、 深度学习模型及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化算法框架 , 并针对电梯振动信号的特性设计优化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方案在准确率 、 实时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电梯故障检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实现路径 。
  • 刘祺岳 陈晓明
    中国机械. 2025, (12):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压器是电力网络中的重要设备 。 本文深入探讨了变压器设备故障预测与检修方法 , 首先概述了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以具体的变压器为例 , 详细阐述了故障的初步诊断 、 性质判定及类型识别流程 , 并进一步研究了过热性故障 、 放电性故障 、 绕组变形故障及绝缘受潮故障等常见故障的预测与检修方法 ,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 本研究对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 、 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 谭皓元1 凌应勇2
    中国机械. 2025, (12):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柳钢冷轧7#重卷拉矫机组搭接焊机剪切机构、主变压器等关键零部件存在磨损老化问题,本文 针对搭接焊机出现剪切效果不良、焊接质量不佳等故障,设备维修人员基于现场条件制定焊机在线修护方案, 并予以实施,对焊机剪切机构、主变压器、整流元件、冷水机、冷却水管零部件进行在线修护。经过第一阶段 在线修护,搭接焊机零部件基本修护到位,搭接焊机运行稳定。因第一阶段搭接焊机在线修护并非全面且周到, 本文后续列举了在线修护的改进方案,进一步延长了设备寿命。
  • 杨 斌
    中国机械. 2025, (12): 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动化管理系统依赖于各种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 , 将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因此 , 本文重点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法 , 深入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 包括感知层 、 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构成与功能 , 并进行了系统测试实验 。 结果表明 , 该自动化管理方法在提高生产效率 、 保障产品质量 、 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为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
  • 杨 年
    中国机械. 2025, (12):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厂环境复杂,设备异常监测准确性低。针对此问题,本文进行物联网技术融合大数据分析的 钢铁厂设备异常监测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钢铁厂设备部署传感器采集信号,构建时间序列集合。基于大 数据分析,对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采用EMD法分解提取异常信号。划分分析单元,计算信号波动最大、最小 值以确定异常波动范围。构建智能监测系统,定义异常判定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异常信号,并挖掘历史 数据预测异常,实现高效准确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物联网技术融合大数据分析的监测方法,在监测精 度和实用性上具有优势,可以准确监测钢铁厂设备的异常状况,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 职业教育
  • 许文祥 王中任
    中国机械. 2025, (12):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当前科技发展和制造业转型需求背景下成立的一个新工科专业,具有知识新、 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变化快等特点。由于其上述特点且设置时间短,建设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智能制造工程人 才培养体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指 出了我国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应用型本科高 校为研究对象,结合湖北文理学院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提出了一套基于OBE理念的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差异化能力培养四种形式 解决当前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资源不足、知识不聚焦、专业特色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 建设合适的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 安全与生产
  • 陈 祺 夏燕玲 万 蕾
    中国机械. 2025, (12): 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受场地局限和资金压力而难以配置传统实物设备及完整生产流水线的问题 , 本文使用了专业性软件Factory I/O与Tia Portal , 通过实际工艺流程控制程序编写及PLCSIM仿真 , 在Factory I/O软件中搭建货梯设备情景与输入输出信号接口 , 完成了实际生产应用场景下I/O分配 、 程序编写 、 信号控制 、生产流程设计等技能的训练 , 创造性地通过数字化教学 , 实现了在虚拟平台中PLC专业知识技能与智能化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 , 从而在无实物接触的条件下培养具备丰富生产经验的高技能人才 , 使其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岗位技能 , 为新时代工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
  • 职业教育
  • 李 萌
    中国机械. 2025, (12):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领域对数字化 、 智能化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提高 , 本文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 分析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路径 。 通过结合实际岗位需求和课程任务 , 搭建数字化 、 智能化教学和应用场景 , 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 并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 ,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 孟永静
    中国机械. 2025, (12): 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 通过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 挖掘课程在机械设计 、 材料选择 、 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 强化学生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理解 。 在教学实践中 , 通过学生反馈 、 成果评估和课堂参与观察 , 验证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 这一整合方案为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 , 有助于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
  • 滕 昇 王得宏
    中国机械. 2025, (12): 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保障制度,其核心理念是成果导向 (OBE)、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本文先简单回顾我国工程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再将工 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基本理念引入地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中,期望能为地 方高职学校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帮助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高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 李新慈 刘 干
    中国机械. 2025, (12): 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制图测绘和先进成图技术实训两门课程为例 , 分析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反馈情况 , 探讨项目式教学在促进学生多元化能力提升方面的教学效果 。 首先设计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 收集两门课程在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评教数据 。 为确保问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采用SPSS 27.0统计分析软件 ,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 在此基础上 , 进一步对教学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三个关键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 结果显示 , 项目式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 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 均对教学效果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 这一研究为项目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 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孔祥涛 李三雁
    中国机械. 2025, (12): 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围绕机械工程专业高考直升、专升本、退伍返校三类学习者来源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 实践。基于不同生源特点,确立差异化培养理念,构建涵盖各具特色课程体系、多元教学方法、针对性考核评 价及全面学业与职业指导的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生源优势,助力高考直升生创新拓展、专升本学 生强化应用、退伍返校大学生担当作为,且经过实践检验,证实了该方案具备良好的适用性。本文研究旨在有 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满足机械工程行业多岗位需求,为相关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