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 全选
    |
    工业设计
  • 李 悦
    中国机械. 2025, (17):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矿山作业中 , 地下铲运机发挥着重要作用 。 通过对液压系统的节能与效率进行优化设计 , 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减少能源消耗 , 还能增强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延长其使用寿命 。 本文探讨地下铲运机液压系统的节能与效率优化设计 , 阐述了地下铲运机液压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节能潜力 , 指出了液压系统节能设计的关键及机械优化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 结合典型节能设计方案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 并提出了动力传输优化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以及高效液压元件的选型与应用等效率提升措施 。 本文研究成果为地下铲运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 优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
  • 董 飞
    中国机械. 2025, (17):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液压冲压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控制精度与动态适应能力 ,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控制系统 , 通过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框架与递推最小二乘法 , 实现了系统参数的实时辨识与调节 , 结合高精度传感器与 “ FPGA+DSP ” 硬件架构 , 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与鲁棒性 。 试验分析表明 , 该系统在位移控制精度 、 压力稳定性及响应速度方面显著优于传统PID控制方法 , 为智能化液压设备设计提供了参考 。
  • 袁 杰 林 芳 金松青 陈建汶 谢毓豪 杨荟斌 徐丽莎
    中国机械. 2025, (17):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领域对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要求的不断提升 , 优化水冷型机组的性能已成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 本文以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精控式双重保护高温热泵机组为例 , 探讨了其在控制系统 、 生产工艺和冷却系统方面的优化设计 。 通过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 机组能够根据负荷和环境变化动态调节 ,实现高效运行 ; 优化的水冷系统能够减少摩擦损失和提升热交换效率 , 进而降低了功耗 ; 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精密加工确保了机组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 实验结果表明 , 优化机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20% , 系统功耗降低了16% , 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 本文为工业水冷型机组节能优化提供了可行方案参考 。
  • 周新理
    中国机械. 2025, (17):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程油建施工过程中 , 液压系统作为大多数重型设备的核心动力系统 , 其性能的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 本文从液压系统的基础知识入手 , 深入探讨了高效能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 , 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 、 液压源选择 、 控制系统与动力传输设计等 ; 详细阐述了液压元件的高效设计 、 液压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 传感与监控技术以及液压油与润滑系统的优化策略 。 本文旨在为高效能液压系统提供设计思路和优化策略 , 为工程油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
  • 陆兴旺 张婧娴 尚文泉
    中国机械. 2025, (17):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沙漠地区温差大 , 水资源匮乏 , 植被生长困难 , 为保障植被水源 , 需要定时定量滴水灌溉 。 但是沙漠地形复杂且存在人工灌溉成本高 、 灌溉效率低等问题 , 因此需要充分结合沙漠特点设计移动智能灌溉设备 。本文设计了基于STM32的沙漠移动智能滴灌设备 , 通过远程监控与后台大数据平台实现通信以及大数据资源共享 , 运用智能化控制实现沙漠植被灌溉 。 本文研究为沙漠高效率滴水灌溉 、 智能灌溉提供了参考 。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杨 黎 杨舒惜 闫茹梦 王玉宁 董海涛
    中国机械. 2025, (17):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球面镜在光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 其加工过程中的误差问题始终是研究关注的重点 。为了解决在光学加工中容易出现加工误差这一难题 , 本文对关于非球面镜的小磨头抛光工艺过程产生的高频误差进行深入的研究 。 通过采用小磨头数控抛光机进行光学非球面加工 , 分析砂轮转速 、 工件转速等因素对加工误差的影响规律 , 对加工工艺流程进行适当调整 , 研究出合理的高频误差修正补偿方法 , 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 本文选择对焦距为2000mm 、 口径为320mm 、 离轴量为205mm的离轴非球面进行小磨头抛光试验 。经试验 , PV值从预抛光的0.629 μm 收敛至0.288 μm , 面形均方根值 ( RMS ) 从预抛光的0.075 μm 收敛至0.014 μm ,试验结果表明 , 该方法可以实现非球面高频误差的快速有效抑制 , 使非球面镜的面形误差收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 罗 霞 1 王 俊 2 徐 鑫 3
    中国机械. 2025, (17):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异种钢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危害评估及控制一直是当前焊接研究的热点。异种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尤其是热物理性能的差异导致焊接残余应力的问题更为突出。焊接的材料、工艺、构件结构等对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采用不同坡口形式及层间温度的 304 不锈钢 /Q235 碳钢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研究,以寻求最优焊接工艺。经研究发现,V 形坡口的残余应力大于 X 形坡口的残余应力;不同层间温度对 304/Q235 异种钢接头残余应力有影响,高层间温度的残余应力大于低层间温度的残余应力。
  • 李 大
    中国机械. 2025, (17):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道内进行列车动子模型的高速试验 , 需要对每段填充物对列车动子模型的制动效果进行评估 ,以提高进行实体试验时的制动成功率 。 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 ( CAE ) 软件 , 运用显式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列车模型以及围栏和填充物的模型 , 设置边界条件 , 分析了填充物的不同分布组合对列车模型的制动效果 ,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 冯文超
    中国机械. 2025, (17):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支架立柱长期使用后表面易受损 , 传统电镀等修复方法存在结合力弱 、 工艺复杂 、 污染严重等问题 。 激光熔覆技术作为新型表面强化手段 , 可在立柱表面形成冶金结合的致密涂层 , 具有结合强度高 、能提升耐磨耐腐蚀抗疲劳性能 、 热输入低 、 绿色环保等优势 。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激光熔覆技术的液压支架立柱再制造系统 , 涵盖熔覆设备 、 工艺参数 、 自动化控制和质量检测四部分 。 通过仿真试验 , 分析激光功率 、扫描速度 、 送粉速率等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质量及立柱性能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合理的参数组合 ( 如激光功率2.0kW 、 扫描速度9mm/s 、 送粉速率5g/min ) 可有效提升熔覆层综合性能 , 延长立柱使用寿命 。 激光熔覆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修复方法存在的问题 , 在矿山机械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结合智能化制造与自动化控制将进一步提升其修复效果 。
  • 陈宏远 宗 涛 金 丹
    中国机械. 2025, (17):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矿山环境的复杂性和液压重载机械臂的动态特性,传统的定位偏差修正方法存在模型误差较大、计算复杂度高以及对外界干扰敏感等问题,导致定位精度难以保证,作业效率受限。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研究应用直插补模型的矿山液压重载机械臂定位偏差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臂位置信息,与预设基准路径对比确定定位偏差量;基于直插补模型,根据偏差量的大小和方向精细调整插补控制参数;引入自适应插补技术,根据机械臂的实际运动状态和偏差情况动态优化运动轨迹;最后通过PID 反馈控制策略实时调整机械臂的运动指令,实现定位偏差的精确修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矿山液压重载机械臂的定位精度和作业效率,为矿山自动化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邓志刚
    中国机械. 2025, (17):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内花键角向定位摇杆的结构特点 , 对摇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定位孔系相互之间的位置难以保证 、 内花键齿槽中心对称平面与孔系中心轴线组成的基准平面之间的角向扭转位置度难以保证的难点进行研究 。 采取优化加工工艺流程 、 多孔系协调加工 、 设计专用夹具和采用标准件等方法 , 实现了对定位孔系之间位置 、 齿槽中心对称平面与基准平面之间角向扭转位置度的精确控制 , 为其他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 卓秋屹
    中国机械. 2025, (17):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微型液压系统驱动的数控机床进给机构动态响应与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集成液压系统组件优化、精密传动系统设计与自适应鲁棒控制的综合改进方案。通过采用高速轴向柱塞泵、双作用薄壁液压缸与 C2 级精密滚珠丝杠副,构建了高动态响应的驱动系统;基于 ARM Cortex-M7 智能控制器,开发了融合参数辨识与滑模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试验表明,优化后系统响应时间缩短至 18.5ms,定位精度达 1.8μm,振动幅值较传统方案降低 31.8%,频带宽度扩展至 52Hz,验证了该方案在提升数控机床进给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 郝伟伟 李格妮
    中国机械. 2025, (17):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铝合金薄壁件因其低刚性和易变形的特性,在航空、汽车等行业广泛应用,传统的加工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加工要求。现有的变形控制方法无法有效解决复杂加工路径中产生的变形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B 样条的变形控制方法,通过优化加工路径和变形预测与补偿,旨在降低薄壁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量、位移不均匀性和切削力波动。通过试验仿真,验证了 B 样条方法在提高加工精度、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潜力,为精密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 任志坤
    中国机械. 2025, (17):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问题 , 提出了基于数字化设计的研究方法 。 通过构建仿真试验环境 , 对比分析了数字化设计前后机械零件的性能变化 。 研究结果表明 , 数字化设计能够优化工艺参数 ,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具体而言 , 数字化设计后的切削速度 、 主轴转速分别提高了80%和25% , 加工时间减少了37.1% , 能耗降低了28.6% , 零件精度提升了50%以上 。 本研究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工艺改进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 能源与动力
  • 李友志1 李 峰1 董 博1 李 刚1 邱化海1 孙奉仲2 何柯霆2
    中国机械. 2025, (17):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具有灵活性强 、 供热能力强等优点 , 但零出力运行工况远离设计工况 , 对汽缸 、转子 、 叶片的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影响较大 。 针对这一问题 , 本文对某电厂300MW汽轮机低压缸汽缸进行了建模 , 并对汽缸在不同实际工况下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分布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 随着蒸汽流量的降低 , 汽缸末两级温度逐渐升高 , 但由于较小流量下末级加入冷却喷水 , 低压缸切缸运行工况下的汽缸末两级温度升高较少 。排汽缸喷水对末两级温度的降低具有显著作用 。 在正常运行工况下 , 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三级与第四级连接处 , 在切缸无喷水工况下 , 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次末级与末级交界处 。

  • 王其坤
    中国机械. 2025, (17):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利泵站多泵并联运行中存在的压力大 、 耗能高问题 , 本文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的水利泵站多泵并联运行调控方法 , 深入分析泵站内部电压和弹性模量对多泵并联运行动力学关系的影响 , 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 设计模糊控制规则 , 根据实际运行状况灵活调整各泵的工作状态 , 增强系统的自抗扰能力 。 利用PLC技术和模糊语言 , 实现智能调控 。 试验表明 , 采用该方法后 , 当水流量发生变化时 , 泵站的最大压力变化值仅为10kPa , 耗能节约了约20kW·h/h , 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 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 邹加文 吕俊鹏 陈巍巍 冉大召 高 壮
    中国机械. 2025, (17):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邯峰电厂660MW亚临界W型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 , 对W型火焰锅炉热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技术进行了研究 , 通过应用热烟气再循环的 “ 引射回流 ” 燃烧方法 、 高温炉烟型低氮燃烧器 、 浓相煤粉气流温度独立控制三项技术 , 在保证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前提下 , 大大降低了W型火焰锅炉出口的NOx浓度 , 安全可靠地实现了NOx超低排放 , 降低了机组运行成本 , 提高了电厂效益 。

  • 程宝欣 王德峰
    中国机械. 2025, (17): 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机械设备智能监控对提升矿井生产效率与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针对传统监控系统存在的实时性差 、 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监控系统 。 该系统通过多源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 , 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故障预测模型 , 实现设备状态感知 、 故障诊断和维护预警 。 山西某智能化煤矿的实践表明 , 应用该系统后 , 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5.3% , 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43.2% , 年度维护成本降低28.6% 。 研究成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对推动煤矿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价值 。
  • 王培君 刘志其 李键基 张祎飞
    中国机械. 2025, (17):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润滑管理在实时监测 、 动态调整和复杂工况适应性方面存在不足 , 难以满足风电设备的高效运行需求 。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 、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润滑管理方法 。 该方法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润滑状态数据 , 并结合预测模型优化润滑策略 , 实现润滑状态的动态调整与故障预警 。 试验表明 , 应用该方法后 , 设备有效降低了润滑剂消耗 ( 减少15% )、 设备非计划停机率 ( 降低10% ), 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 此外 , 该方法可令设备在复杂运行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的润滑效果 , 为风电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
  • 徐世全
    中国机械. 2025, (17):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50MW抽凝机组汽轮机的气动噪声展开研究 , 结合试验测试与数值仿真方法 , 识别出主要噪声源 。 提出四项创新降噪策略 , 通过变曲率过渡设计 、 渐缩型尾缘设计及涂层改良等措施 , 成功降低了噪声 ; 采用改善流道截面形状 、 引入湍流抑制措施和微结构调节等手段 , 有效减少了因流动分离和压力波动引发的噪声 ; 应用吸声材料与阻尼控制 , 显著提高了中高频噪声的吸收效率 ; 利用传感器网络和自适应滤波技术 ,实时检测并动态调节噪声频谱 , 实现了精准的噪声干扰抑制 。 研究结果表明 , 上述降噪策略能显著降低噪声强度 , 提升汽轮机稳定性与效率 , 为类似设备的噪声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
  • 吴 彦 赵 岳 张 旭
    中国机械. 2025, (17): 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煤矿设备因抗磨损材料性能不足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 运用材料力学和微观表征技术分析了抗磨损材料的失效机理 。 通过搭建加速磨损试验平台 , 研究了冲击载荷 、 腐蚀环境等关键影响因素 ,定量分析显示 , 这两项因素的占比分别达35.2%和28.6% 。 采用纳米碳化钨增强相替代传统硬质相 , 并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 , 实现了材料性能的全面提升 。 改进后的材料在不同工况下展现出优异的抗磨损性能 , 截割部件使用寿命提升了52.3% , 磨损率降低了42.5% 。 工业应用验证表明 , 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断裂韧性 ,年度维护成本降低了36.8% 。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 材料性能的批次稳定性达到98.5% , 为煤矿设备抗磨损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 魏倩楠1, 2, 3
    中国机械. 2025, (17): 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掘进机械控制方法主要依赖经验公式和手动调节,存在控制精度不足,掘进效率低下以及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煤矿掘进机械控制方法研究。首先,采集掘进机械的运行数据,获取掘进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的实时状态信息。接着,根据作业需求和掘进机械的实际运行状态,设定掘进机械的控制目标,为机械控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最后,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掘进机械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迭代搜索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控制参数组合。试验表明,应用该控制方法后,掘进机械的有效掘土量显著提高,冲击地压裂隙面积和矿压有效减少,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
  • 李 伟 钟 斌 孙勇正
    中国机械. 2025, (17): 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提高火电机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目的 ,重点开展火电机组设备及其运行状态监测技术的智能化运行维护系统设计研究 。 提出了采用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和功能协同的分层架构智能运维系统 , 该系统包含感知层 、 传输层 、 数据层和应用层 。 系统集成应用了机器学习 、 人工智能 、 物联网等多种智能技术 , 可以实时感知设备运行状态 , 实现早期预警 、 故障精确诊断 ,并为运维决策提供智能支持 。 经实际案例验证 , 该系统为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 显著提升了火电机组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
  • 安全与生产
  • 孙本贵
    中国机械. 2025, (17): 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矿井提升机运行过程中 , 多个部件的振动信号相互叠加 , 使得故障信号在复杂的背景下难以直接被检测和识别 , 导致诊断结果准确率较低 。 因此 , 本文提出基于MFCC-CS-MUSIC的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方法 。 首先 , 利用MFCC算法对声音传感器采集的音频信号提取特征 , 先进行预加重增强高频部分 , 再经分帧 、加窗处理 , 通过FFT变换至频域 , 最后经梅尔滤波和DCT变换得到动态音频的MFCC特征 。 其次 , 基于提取的特征 , 采用四元十字形传声器阵列和MUSIC算法初步定位音频信号 , 并用CS算法优化定位结果 , 构建诊断模型并训练 。 最后 , 利用三角模糊数计算模型数据结果对矿井提升机故障事件的隶属度 , 完成故障诊断 。 试验结果表明 , 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的诊断结果与实际故障情况基本相符 , 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达96.5% 。 验证了本方法能有效识别故障信号 , 并对矿井提升机故障进行精准诊断 , 为矿井提升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
  • 梁志鑫
    中国机械. 2025, (17): 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露天煤矿矿用卡车QSK60发动机在恶劣工况下频发故障问题 , 通过对某大型露天煤矿50台矿用卡车为期两年运行数据分析 , 建立了一套基于多参数融合的故障预警指标体系 。 该体系对发动机动力性能 、异常振动 、 过热和排放异常等故障进行预警和诊断 , 为设备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
  • 李 华
    中国机械. 2025, (17):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破碎机技术在备煤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 通过对某煤矿新型双转子破碎机的工程应用分析 , 结合受力特性研究与仿真计算 , 确定了最优的设计参数与运行工况 。 实验结果表明 , 改进后的破碎机处理能力提升42% , 细粒度煤炭占比提高15% , 设备振动降低56% , 轴承寿命延长2.1倍 。 受力分析显示 , 优化后的转子结构应力分布均匀 , 最大应力降低38% 。 经一年运行验证 , 备煤效率显著提高 , 单位能耗降低0.3kW·h/t ,年维护成本节省52.6万元 , 为煤炭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创新方案 。
  • 邓开华
    中国机械. 2025, (17):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安全工程涉及机械设备 、 操作人员及相关环境的安全管理 , 旨在减少设备故障与操作风险 ,保障生产安全 。 本文重点探讨了机械安全工程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及控制策略 。 首先 , 介绍了用于识别潜在风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其次 , 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了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 通过设计阶段的预防 、 施工阶段的管控 、 设备选型与技术优化 , 智能化提升及应急管理的建立 , 确保了机械工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 上述风险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 同时显著增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
  • 王 鹏 郭 攀 杨 辉 李国垚 王 涛 吴小虎
    中国机械. 2025, (17):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充气柜设备作为现代配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机械结构与电气系统的可靠性与智能化运维需求日 益提升。本文研究了充气柜设备的机械结构及运行特性,分析了常见机械故障类型及其对运维的影响,提出了 基于温升和局部放电监测的数字化监测技术,设计了机械状态数据的特征提取与建模方法,并构建了故障预警 模型。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分析,验证了运维优化策略对提升设备可靠性和降低运维成本的效果。研究成果为配 电系统中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房 力
    中国机械. 2025, (17):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直升机大修的定义出发 , 系统梳理了大修准备 、 生产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 结合全球直升机大修市场特征及国内老龄直升机的维修现状 , 分析了计划性维修的重要性和直升机导线 、 尾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风险管理策略 。 通过借鉴先进维修理论与技术 , 提出了大修过程中的差错防控和增强区域分析方法 , 进一步优化了大修工作质量与效率 。 研究表明 , 科学的维修流程设计与风险控制手段是保障大修工作安全 、合法 、 高效完成的基础 。
  • 王 点 高 辛
    中国机械. 2025, (17): 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工业锅炉机械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诊断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 本文建立了基于多源传感数据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智能化维护技术体系 。 通过部署高精度传感装置 , 实现对轴承振动 、 转子系统 、 密封系统等关键机械部件的实时监测 ; 采用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与Kalman滤波算法进行数据预处理 , 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故障特征提取与识别 。 开发的自动化维护系统采用机器人与智能机械装备相结合的方式 , 配置五自由度机械臂 、 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 从而解决高温 、 高压环境下的机械维护难题 。 应用结果表明 , 系统有效提升了锅炉机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 显著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 提升了维护效率 。 本文研究为工业锅炉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 。
  • 许 清
    中国机械. 2025, (17): 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 , 平衡系数动态变化会导致能耗增加和舒适度下降 。 针对这一问题 ,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算法 。 通过建立电梯动态平衡模型 , 结合实时负载特征识别技术 , 实现了平衡系数的智能调节 。 试验表明 , 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电梯能耗15.3% , 减少轿厢振动幅度达到42.6% , 显著提升了电梯运行稳定性 。 该算法在10部不同型号电梯上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验证测试 , 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 本文研究为电梯节能与智能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
  • 职业教育
  • 吕 程
    中国机械. 2025, (17): 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的背景下 , 湖北省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尤为显著 。 本文深入探讨了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要素 , 包括政策导向 、 目标定位 、 课程体系 、 师资队伍 、 实践教学及评价机制等 , 并通过对多所典型职业本科院校典型案例的分析 , 总结了 “ 产学研创 ”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 。 结合湖北省产业经济结构特点和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 深入剖析湖北省面临的挑战 , 并提出相应策略 。 本文研究旨在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 吕 祎 周岳斌 齐家敏
    中国机械. 2025, (17): 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背景下 , 为了积极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 , 新工科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应运而生 。 而传统工科专业课程基础内容与实验教学存在割裂的现象 , 因此亟须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 。 本文以智能制造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 , 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方法 。 教学团队围绕 “ 如何基于系统的理论方法 , 精准且高效地实现工程项目 ” 的问题 , 将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有机结合 , 学生运用滤波器理论和程序开发等知识进行滤波器设计 , 并借助典型的技术指标和差分方程实现滤波器的输出 。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 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
  • 张凤姝
    中国机械. 2025, (17): 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现状分析 , 本文针对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课程体系更新滞后 、 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 师资专业素养不足等 , 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策略 , 主要包括构建前沿课程体系对接技术发展 、 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强化技能训练 、 提升师资素养保障教学水平 。 结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 新开发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理论知识 、 实操技能及创新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 本文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工业机器人课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 张琳邡1, 2, 纪 河3
    中国机械. 2025, (17): 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 并借助跨学科的教学方法 , 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本文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 , 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科学探索精神 、 爱国主义情感 、 文化传承意识以及专业工匠精神等专业课程的核心元素 , 并评估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的成效 , 结果显示达到了预期效果 , 同时指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 本文研究旨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 确保两者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方向和目标一致 。
  • 付占敏
    中国机械. 2025, (17): 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切削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加工的精度与效率。本文设 计了一种针对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切削机床多参数鲁棒寻优控制方法,对系统设计、优化算法实现 及安全可靠性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还提出了职业教育中该方法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训环境 配置和实践项目安排,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和 技术支持。
  • 黄庆燕
    中国机械. 2025, (17): 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育与产业深度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 , 在提升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 本文系统探讨了产教融合的内涵与运行机制 , 分析了机电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脱节 、 实训设施不足 、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 。 在此基础上 , 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 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 、 构建校企协同课程体系和强化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的提升路径 , 为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 常炳晨 王 锐 刘奕彤
    中国机械. 2025, (17): 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控机床已在机械制造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与之相关的专业如数控技术应用等也已在中职广泛 开设。但由于受设备、教学、生源等因素的限制,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课程在当前发展中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未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课程的策略,成为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保障。基于对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 修工比赛的实例研究,通过分解任务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课程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 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
  • 周 元
    中国机械. 2025, (17): 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教育领域 。 本文探讨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中职焊接教学的可能性和如何实现的方法 , 旨在解决传统焊接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 资源限制及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 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虚拟现实教学平台 , 焊接技能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 。 研究结果表明 , 基于虚拟现实的焊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解深度 , 为中职技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视角 。
  • 高 锐 邓小芳
    中国机械. 2025, (17): 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制造背景下 , 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面临知识与技能的需求重构 。 为应对新需求 , 本文系统性地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 创新路径包含构建 “ 云 ― 边 ― 端 ” 协同智慧实训平台 、 开发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孪生教学系统 、 建立模块化智能产线实践教学单元 、 实施 “ 项目+竞赛+认证 ” 三维驱动培养模式 、 打造 “ 校企研 ” 协同创新实践共同体和构建基于数字画像的个性化实践路径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创新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 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 , 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
  • 周瑞虎 朱定见
    中国机械. 2025, (17): 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OBE)的理念,提出了机制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与持 续改进机制。通过调研分析近年来毕业生反馈情况及2020、2021届毕业达成度报告,识别现存问题,制定改 进举措。实践表明,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采取学赛一体、深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践等措施,提升了学生 应用型和技能型的能力培养成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