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5-07-10
  

  • 全选
    |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 何 阳
    中国机械. 2025, (19):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传统工装设计存在的不足 ,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柔性模块化工装设计方案 。该方案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装设计中的应用 , 阐述了柔性模块化工装的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 , 并研究设计了模块化结构 、 柔性夹具和智能控制系统 , 实现了工装的快速重构和自适应调整 。 实验结果表明 , 该设计方案能有效提高工装的适应性和生产效率 , 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工装解决方案 。

  • 姜 行
    中国机械. 2025, (19):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飞机发动机蜂窝结构由于具有优良的特性 , 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 , 但钎焊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文章首先总结了蜂窝结构的特点 , 然后深入剖析了钎焊温度 、 钎焊时间 、 钎焊加热速率和钎焊冷却速率几个主要工艺参数 。 采用单因素试验 、 正交试验及响应面法系统研究了各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规律 , 并优选工艺参数组合 。 优化工艺参数后 , 蜂窝结构的焊接强度与可靠性显著提高 , 可为飞机发动机蜂窝结构的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

  • 魏铭辉
    中国机械. 2025, (19):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数字化装配误差分析揭示的误差传递规律 , 通过装配工艺参数优化使轴系跳动量降低至0.012mm , 多传感器融合测量系统将定位精度提升至0.005mm , 装配过程监测数据显示应力分布均匀性提高35% 。 工程应用证明 , 该技术将发动机装配效率提升42% , 振动值下降28% , 装配质量稳定性达到98.5% ,装配成本降低32% 。 该研究成果已在某型号发动机装配生产线成功应用 。

  • 云 双 张妮娜 孙 缘
    中国机械. 2025, (19):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飞机结构在服役期内会遭遇疲劳 、 腐蚀 、 鸟撞 、 雷击等多种损伤 , 导致结构强度降低甚至断裂破坏 。准确评估结构损伤后的剩余强度 , 是保证飞机在整个寿命期内安全运行的关键 。 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虚拟裂纹闭合法 , 用于计算飞机气密端框与侧壁连接型材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强度因子 , 并据此进行剩余强度评估 。试验验证表明 , 该方法适用于工程实践中复杂应力状态下结构的剩余强度评估 。

  • 孙汪洋
    中国机械. 2025, (19):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76 直升机是西科斯基公司开发的一款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广泛应用于海上石油平台运输和救援领域。然而,随着机型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国内现役 S-76 机队正面临结构腐蚀、部件磨损、电子线路老化等一系列维护挑战。同时,航材停产、供应短缺及维修成本暴涨进一步限制了其运营能力。研究基于现役机队的运行分析,结合腐蚀、部件老化和航材供应问题的具体案例,探讨技术封锁背景下的维修瓶颈,分析国内维修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机队运行效率的多层次建议,包括航材管理、替代机型引入和维修能力升级,以保障运行安全和成本控制。
  • 王永强 1, 2 徐德红 1, 2, 罗晓龙 1, 2
    中国机械. 2025, (19):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某 35m 方位―俯仰型天线结构系统在有限空间内的试装工艺,通过采点拟合方位轴与俯仰轴的空间位置,计算轴系精度。设计试装工装以降低支臂高度,并根据反射体几何中心和天线座旋转中心,采集天线反射体连接孔的数据后“镜像”至连接件上平面。从底部到顶部的装配工艺采用降高度分步安装。最终在有限空间内完成大型天线结构件的试装配,有效提高设备安装效率,降低研制成本。
  • 工业设计
  • 唐剑锋 姜凌崐
    中国机械. 2025, (19):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 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愈发关键 。 本文基于KISSsoft软件 , 深入探究其在传动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 传统传动设计方法存在局限性 , KISSsoft凭借齿轮设计与优化 、 轴承设计与分析 、 轴系设计与分析 、 传动系统整体优化 、 热―结构耦合分析以及仿真与验证等核心技术模块 , 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 为传动系统的高效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强大支持 。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 ,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KISSsoft软件中构建并分析传动系统 , 以及进行强度计算和优化的过程 。
  • 张玉刚
    中国机械. 2025, (19):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矿井带式输送机工作环境恶劣和关键部件易故障的特点 ,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自主移动的机械巡检装置 。 该装置采用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 , 通过集成振动 、 温度 、 速度 、 张力等多类传感器 , 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的全面实时监测 。 同时 , 装置搭载高性能工控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 具备自主导航 、 故障诊断和优化控制等功能 。 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 该装置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优异 , 为矿井带式输送机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

  • 刘 阳
    中国机械. 2025, (19):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数控车床自动送料装置存在送料精度易受影响 、 柔性化程度低 、 运行稳定性差和智能化水平有限等问题 , 本文引入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改进 。 本文在明确数控车床自动送料系统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 , 设计了基于自动化技术的自动送料系统 , 涵盖系统总体框架 、 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与协调 。 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 ,自动化技术显著提升了送料装置的性能 , 送料精度大幅提高 , 效率提升 , 故障率和能耗降低 。

  • 卢光松
    中国机械. 2025, (19):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难以适应复杂工况变化的问题 ,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理论的颚式破碎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通过分析颚式破碎机的动态特性与工况需求 , 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MRAC )与模糊PID算法 , 构建多变量耦合控制框架 , 并引入神经网络优化参数整定过程 。 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 , 相较于传统PID控制 , 该系统在物料硬度突变与负载波动场景下 , 破碎效率提升约12% , 能耗降低15% , 且动态响应时间缩短20% 。 研究为颚式破碎机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 陆唯良
    中国机械. 2025, (19):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聚焦于AI自动分拣系统的创新设计 , 以某装潢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为实例 , 分析了装潢垃圾及分拣产物的组成 , 研究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 、 识别 、 采集及校正技术 , 结合先进软件及高速精密机械手硬件 , 实现了对装潢垃圾的高精度自动化分类 , 显著提高了处理效率 , 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 , 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

  • 奚铎闻
    中国机械. 2025, (19):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安装难点 , 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硬X装置的支撑系统 , 并介绍其安装工艺 。 支撑系统的组成包括机械支撑 、 靶标座和调节机构 。 机械支撑可以实现硬X装置的落地式和悬挂式布置 ; 靶标座可以辅助机械支撑融入测量控制网并被精准定位 ; 调节机构可以缩小机械支撑在各方向上的安装偏差 。

  • 刘丽红
    中国机械. 2025, (19):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异型空间结构件几何复杂度高 、 成形精度要求严苛 , 其成形工装设计面临曲面拟合难度大 、 材料变形不可控等问题 。 本研究针对发电能源燃料室异型壳体成形需求 , 提出基于逆向工程与数值模拟的工装设计方法 , 通过优化模具型线 、 液压机参数及回弹补偿策略 , 实现了高精度 、 低缺陷的板材成形 。 设计过程中攻克了模具曲面型线偏差 、 板材减薄率超限等难题 , 并通过试验验证解决了厚薄不均问题 。 结果表明 , 工装回弹补偿量控制在0.3mm以内 , 板材减薄率从18%降至9.5% , 成形件合格率可达97.3% 。 本研究成果为复杂空间结构件的高效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

  • 郭 超
    中国机械. 2025, (19):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体轻量化与结构强度难以兼顾的难题 , 提出了一种融合仿生加强筋与响应面法的优化策略 。 首先建立电池箱体有限元模型 , 分析极端工况下关键部件的应力风险 。 基于斐波那契螺旋的仿生设计优化箱体上盖的加强筋布局 , 结合响应面法对箱体厚度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 , 以固有频率 、 变形量和应力均方根值为指标平衡动态安全性与轻量化需求 。 优化结果显示 , 箱体一阶固有频率提升28.52% ,最大变形量减少29.16% , 应力均方根值降低41.17% , 有效缓解应力集中并增强结构稳定性 。 该研究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 刘吉光 杨正月
    中国机械. 2025, (19):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倾斜煤层开采时 , 为了保护顶板 , 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 一般需开拓异形巷道 , 巷道的高度满足方式为破底板方式 , 此时 , 巷道一般采用锚网结构进行临时支护 。 受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条件限制 , 采面布置时 , 下出口均需预留2 ~ 2.5m的空顶 、 空底距离 , 防止底板受力片帮至巷道 , 同时也防止支架下滑或倾倒至下运巷 。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急倾斜沿空留巷端头液压支架 , 解决下出口空顶区域的顶板管理难题 , 对工作面机头位置提供安全防护 。 此端头液压支架结构简单 , 操作方便 , 且安全性高 , 有效提升了煤矿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

  • 机械工业应用
  • 张英道 张智健
    中国机械. 2025, (19):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拖拉机 PTO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出发,结合不同作业工况对 PTO 系统输出特性的要求,设计了基于电子控制的无级变速 PTO 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负载自适应算法动态调整 PTO 输出转速,以满足不同作业需求。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表明,该无级变速 PTO 控制系统具备作业效率高、能耗低、稳定性强的优势。实践表明,使用无级变速 PTO 控制系统的机车能根据不同的负载和农机具需求调整,提升拖拉机 PTO 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降低油耗,在复杂工况下展现出高能效性和强稳定性。
  • 韩 涛1 王子君2
    中国机械. 2025, (19):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矿井作业环境中 , 矿用液压支架频繁承受动态荷载 , 其动态特性直接关系到支护效果与生产安全 。 本文通过建立液压支架控制回路仿真模型 , 分析支架在静载与动载工况下的位移特性 、 速度响应与压力分布规律 。 并针对立柱回路冲击响应问题 , 设计抗冲击吸能构件 , 提出改进支架结构刚度分布与优化液压系统参数的方案 。 经过数值仿真与工业试验验证 , 优化后的液压支架动态性能显著提升 , 支护稳定性提升 , 冲击响应时间缩短 , 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可靠保障 。

  • 王泽兵
    中国机械. 2025, (19):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泵旋转机械密封作为水泵系统的关键组件 , 主要用于防止泵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流体泄漏 , 保证泵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 , 水泵旋转机械密封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水泵的稳定性 、 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 。 本文基于摩擦学分析 , 探讨了水泵旋转机械密封性能的优化方法 。 首先分析了水泵旋转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及摩擦学分析在密封性能优化中的应用 , 然后提出了摩擦系数控制 、 润滑方式优化 、 密封材料选择与改进 、 密封几何参数优化以及温控与冷却技术等多种性能优化策略 , 旨在通过多方面的优化手段提高水泵旋转机械密封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

  • 牛建涛 刘 珉 李 超 高超峰 马千里
    中国机械. 2025, (19):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体分离设备在核工业 、 医疗和科研领域的应用 , 对装备稳定性与精度提出了严格要求 , 而振动问题作为影响分离效率与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 制约着气体分离设备性能的提升 。 随着分离工艺的不断发展 , 气体分离设备规模扩大且精度要求提高 , 振动抑制面临更为复杂的技术挑战 , 而现有振动控制方法在高精度工况应用中存在效果有限 、 实施难度大等问题 。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气体分离设备振动特性及抑制方法 , 从气体分离设备振动机理出发 , 分析振动频率 、 幅值和模态特性 , 进而研究基于隔振器 、 阻尼材料 、 结构优化和主动控制的振动抑制技术 。

  • 唐金平
    中国机械. 2025, (19):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汽车起重机转台智能化焊接车间是工程机械行业迈向智能化和高效制造的重要标志 , 机器人集成制造系统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本文针对汽车起重机转台智能化焊接车间的生产需求 , 设计了基于工业机器人集成制造的系统方案 , 详细分析了其具体实施过程 , 并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 。 该方案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 优化生产质量 , 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生产 , 解决了现有生产方式中效率低 、 柔性差等问题 , 为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

  • 荆兴涛1 董运杰2 柏存增3
    中国机械. 2025, (19):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建筑行业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 本文深入探讨了将废旧铸造砂替代天然砂作为混凝土骨料的可行性方案 , 并通过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配比下废旧铸造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 、 耐久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 当废旧铸造砂替代率为20%以内时 , 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幅度不超过5% , 其他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 , 且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废旧铸造砂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本文研究成果为废旧铸造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 现代交通技术
  • 生安邦1 王秀娟2
    中国机械. 2025, (19):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并用 ( NBVC ) 作为基体 , 加入受阻酚AO-80 , 构建氢键网络 , 同时基于AO-80的抗老化作用 , 制备了阻尼系数高 、 耐老化性能好的丁腈基阻尼材料 。 将AO-80添加到NBVC基体中 , 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 , NBVC基复合材料老化初期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加 , 以交联反应为主 , 老化后期以分子链断裂反应为主 。 NBVC/AO-80随着AO-80含量的增加 , 阻尼因子tan δ 增加 ,当AO-80添加到40份时 , 复合材料产生氢键最多 , 材料的tan δ 增加到2.25 , 提升了50% 。 本研究设计的耐老化 、宽温域的NBVC基阻尼材料 , 有望应用于轨道交通减振设备 。

  • 舒柯为1 韩金桥2 陈永复2 张 鳌1 张 鹏1
    中国机械. 2025, (19): 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车组受电弓是保障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 , 其具有复杂的机械结构 、 风路与电路系统的耦合特性 , 传统定期检修模式难以满足高精度运维需求 。 聚焦动车组受电弓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优化 , 旨在为高速铁路安全高效运营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解决方案 。 本文先介绍动车组受电弓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 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机械 、 风路和电路系统故障 。 接着针对当前运维管理存在的不足 ,提出智能感知监测体系的构建方案 , 并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故障预测模型 , 进一步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受电弓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助力轨道交通装备运维向智能化 、 精准化转型 。

  • 李四园
    中国机械. 2025, (19):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柴油发动机是重型卡车的核心动力单元,其与变速箱的匹配直接影响车辆的整体性能。本文深入分析了柴油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征,并探讨了两者在协同工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匹配设计方法,结合实际路况、车辆负载和驾驶行为,构建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优化模型。通过试验与仿真,验证了优化方案在提升燃油效率、改善动力响应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优化设计能够显著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提升起步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和载重能力,进而提升了车辆的综合工作效率。
  • 安全与生产
  • 李 宇 谷现伟 苏利然 李成才
    中国机械. 2025, (19): 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透平发电机作为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电力供应的主力设备 , 在保障海上平台生产 、 生活用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海上平台的产量 。 透平发电机故障多出现于机组启动阶段 , 本文以SOLAR Taurus60机组为研究对象 , 深入分析透平机组启动过程中点火失败故障的原因 , 并阐述处理方法 。 本文研究旨在为海上平台维修专业人员处理类似故障提供参考 。

  • 巩书成1 王宝会2 张金宇2
    中国机械. 2025, (19):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工业生产场景中 , 工业磨机设备面临较高的突发故障风险 , 亟须引入有效的异常监测技术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监测模型 , 针对工业数据特点 , 采用非对称边界异常值截断处理极端值 , 以保护高风险信号 ; 利用上采样技术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 , 增强异常样本学习能力 ; 应用GaussianNB模型优化异常召回率 。 并设计了对比实验 , 结果表明 , 相比其他模型 , GaussianNB模型提升了异常召回率 ,有效降低了异常漏检风险 , 能够为磨机设备提供可靠保障 。 本文研究为工业磨机设备的预测性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

  • 雪 原
    中国机械. 2025, (19):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减速机作为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 , 其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 本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 , 探讨减速机传动系统的故障预测方法 , 从故障机理分析 、 智能化设计优化 、 数据采集与模型构建等方面展开研究 。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验验证 , 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故障预测框架 。 研究结果表明 , 智能化预测技术可显著提升故障诊断准确率 , 降低维护成本 , 推动工业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研究为减速机智能化运维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

  • 陈胡锁 李 曙
    中国机械. 2025, (19): 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起重机械起升机构中广泛应用变频驱动系统 , 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 , 影响机构稳定可靠运行 。 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起升机构常见问题及其产生机理 , 归纳了过载保护故障 、 超速故障 、 启制动溜钩及电动机定子异常失电等典型电气故障的产生条件与传播路径 。 研究表明 : 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 负载突变 、 参数配置不当及再生反馈能量处理不足是导致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 。 并提出了基于模糊PID的矢量控制算法优化 、 制动时序协同策略及能量回馈系统优化的解决方案 。 本文研究为起重机械变频驱动起升机构的高可靠性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

  • 吕 超
    中国机械. 2025, (19): 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离心泵机械密封失效泄漏的原因复杂多样 。 本文重点从材料微结构特征 、 动态响应特性和系统耦合作用三个维度揭示了泄漏形成机理 , 构建了多源传感融合的实时监测诊断系统 , 开发了包含密封结构动态自适应优化 、 智能润滑冷却调控的技术防护体系 , 并建立了基于运行数据融合的寿命预测模型 。 研究证实 , 通过构建材料 ― 结构 ― 监测协同优化机制 , 结合智能诊断与预防性维护技术集成应用 , 可有效提升密封系统运行可靠性 , 降低泄漏概率 。

  • 臧 磊
    中国机械. 2025, (19): 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废钢剪断机是钢铁回收行业的核心设备 , 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废钢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明确其功能 , 并制定维修保养方案 , 对于提高废钢运输 、 存储便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以液压废钢剪断机的基本原理 、 功能为切入点 , 探讨了液压废钢剪断机的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 并提出可行性的液压废钢剪断机维护 、 保养对策 , 以期为相关企业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 质量与标准
  • 常卉君 孙 浩
    中国机械. 2025, (19): 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起重机吊载作业过程中的摆动问题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 , 同时影响施工效率 。 机械防摆控制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系统实时采集吊载动态参数 , 结合优化控制算法主动抑制摆动 。 试验数据表明 , 防摆技术使吊载摆动幅度下降85% , 轨迹偏差减小70% , 定位精度达到 ± 5mm 。 在突发工况下 , 系统动态响应时间低于0.8s , 超调量控制在8%以内 。 长期跟踪测试显示 , 应用该技术 , 起重机作业安全系数提升90% , 事故隐患减少80% , 工作效率提高45% 。 防摆控制技术对提升起重机作业安全性成效显著 , 为工程机械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特种机械设备应用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 , 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徐 亮
    中国机械. 2025, (19): 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梯门系统作为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部分 , 长期运行中存在机械故障 、 传感器失效 、 控制系统异常和受环境因素影响等隐患 , 易引发安全事故 。 为此 , 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 涵盖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检测 、 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 集成这些技术的电梯门检测系统包含传感器感知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控制决策及执行 、 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四个核心环节 。 通过仿真试验对比传统阈值检测和机器学习方法发现 , 智能化检测能提高故障检测准确率 、 降低误报率 、 优化维护策略 , 有效提升电梯门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 秦 艳
    中国机械. 2025, (19): 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姿态变化 , 导致对机构运行状态的判断不够准确 , 无法敏锐捕捉到机构运行中的细微异常 , 进而造成异常检测准确率较低 , 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异常检测方法 。 在理想状态下构建了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的动力方程 , 并采用旋转矩阵和四元数描述实际应用中的姿态变化 , 结合有限元分析模拟动态响应 , 精准反映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的运行状态 。 以限速器触发信号前后的安全钳响应为分析对象 , 通过监测触发力 、 响应时间和钳紧位移等关键参数 ,捕捉机构运行中的细微异常 。 对收集的异常特征进行正态性检验 , 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 , 则采用Box-Cox变换预处理 ; 若服从正态分布 , 则利用箱线图检测异常值 , 累积超过5条异常信息时启动故障定位算法 , 实现异常检测 。 试验结果表明 , 设计方法在模拟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机构超速状态的位移数据检测中 , 与实际数据高度一致 , 异常点检测准确率达95% , 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 。

  • 宗南海 李沅龙 宁剑飞 张忠超
    中国机械. 2025, (19): 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和超声相控阵检测是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重要手段 , 在缺陷识别精度和检测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试验表明 , 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可使检测效率提升97% , 并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 试验结果显示 , 该技术在金属夹渣缺陷识别方面的精度可达0.025mm , 空间分辨率超过3.5lp/mm 。 同时 , 超声相控阵检测在钢板检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 在板厚为60mm的条件下 , 具有极小的盲区范围与良好的信噪比 。这些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承压设备的质量控制水平 。

  • 付泽轩
    中国机械. 2025, (19): 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质分析中氰化物精确测定对环境监测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 针对传统电加热炉在氰化物测定中的技术局限 , 通过试验对比模拟自动蒸馏仪与传统六联电加热炉的性能 。 试验从准确度 、 精密度 、 回收率 、时间效率 、 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六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 。 试验数据显示 , 自动蒸馏仪在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传统电加热炉 : 测定值偏差控制在 ± 1.5% , 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8% , 平均回收率达98.5% , 单次蒸馏时间缩短至30min 。 自动蒸馏仪的密闭式设计 、 精确温度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 极大提升了氰化物测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为试验室分析技术的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

  • 职业教育
  • 王铁军
    中国机械. 2025, (19): 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指引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借鉴国内外职教先进理念,针对职业院校模具人才培养存在的匠心不足、匠技不强、匠知不多等问题,通过“知行合一+思政育人”“三段递进+四岗进阶”和“岗课一体+四维联动”等创新举措,探索铸匠心、强匠技、固匠知的培养新模式,为职教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助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 周贤瑞
    中国机械. 2025, (19):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 , 其课堂教学质量关乎人才培养成效 。 针对中职机械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 、 教学模式传统 、 数智融合不足 、 课程评价单一等问题 ,本文构建了中职机械 “ 四有 ” 课堂模式 , 旨在提升教学效果 , 打造高效课堂 , 从而优化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机械领域岗位适应能力 。
  • 梁 玲 龙超盾 段剑利 覃 壮
    中国机械. 2025, (19):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制造业数字化 、 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背景下 , 本文聚焦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 , 深入剖析其在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改革面临的困境 , 针对性地提出了体系化的突破路径 : 更新教学理念 , 运用数字化技术 ,引入CAD/CAM/CAE一体化软件创新教学 ; 实施分层教学 , 优化课程内容 , 深化校企合作 , 融合项目驱动 、案例教学等方法 ; 借助虚拟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 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 ;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 上述举措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 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 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 张佑春1 仲济艳1 高 敏2
    中国机械. 2025, (19): 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 “ 五金 ” 建设中 “ 金师 ” 建设的重要一环 , 更是深化职业教育 “ 三教 ” 改革的必由之路 。 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 不仅从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行业技术更新 、 实践教学改善和教师成长等方面分析了教学团队建设必要性 , 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整体思路 ,而且从 “ 双师型 ” 教师培养 、 课程团队建设 、 教学资源库建设 、 虚仿基地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团队建设路径 , 总结了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 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

  • 高 锐 邓小芳
    中国机械. 2025, (19): 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 , 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亟须以多学科交叉 、 产教融合为导向 , 探索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教学改革路径 。 本文以价值引领与技术融合为核心 , 立足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 提出“ 智能+制造 ” 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 、 项目驱动的产教协同教学模式创新 、 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实验平台建设等策略 , 并从政策支持 、 资源投入 、 监控体系 、 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 旨在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 裴兴林
    中国机械. 2025, (19): 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虚拟生产车间教学平台,通过课程群体系重构、资源整合共享、项目化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虚拟生产车间能够有效支持机械制造课程群的一体化教学,显著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理实分离的局限,为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