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5-08-20
  

  • 全选
    |
    行业观察
  • 郝 虎
    中国机械. 2025, (23):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工业设计
  • 尹晓琳 刘 红
    中国机械. 2025, (23):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雷达系统挂飞试验中对于稳定平台的需求 , 在3-RPS并联机构的基础上做出改进 ,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能实现雷达机舱内外升降 、 隔离飞机姿态 、 根据工作模式三方向旋转的4自由度串并联结合机构 ,并对该稳定平台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以及基于ADAMS的运动学仿真 , 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实用性 。

  • 王天祥 张 斌 王 鹏通讯作者 闫明诗 李其浩
    中国机械. 2025, (23):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差发电驱动平推式凸轮转向小车设计旨在解决低品位热能利用不足及微型载具动力系统清洁化转型的需求 。 本研究创新性地设计了齿轮 - 凸轮耦合传机构 , 开发了LDO ( 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 ) 稳压电路和充电电路以保障小车稳定运行 。 采用TEG (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 技术 , 将清洁能源乙醇燃烧时产生的温差转化为驱动小车的电能 。 运用MATLAB模拟行走轨迹以设计凸轮 , 再通过平推式凸轮转向结构控制转向 , 从而精确控制小车行驶轨迹 。 试验结果显示 , 小车成功按照预定的特定轨迹行驶 , 同时完全覆盖预定标志点 。 试验验证了温差发电技术在小车驱动中的可行性 , 不仅为新能源电动小车设计拓展新思路和提供技术支撑 , 而且对智能物流装备升级及工业余热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

  • 邓力文 田 立 涂家晓 肖小文 宁 湾 汪 维 谭 桦
    中国机械. 2025, (2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扒渣机是炼钢厂脱硫区域的重要机械装备之一。本研究针对扒渣机作业的运动特性,阐述了其机械结构和控制原理,通过对四个运动部件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出关键部件液压马达、液压油缸的核心驱动参数。通过在扒渣机各运动部件上增设智能传感器,实时检测各动作的时间-位移数据,建立闭环控制的电气软限位控制机制。该机制实现了对扒渣机各动作的精准控制,有效避免机械硬限位对各运动部件的碰撞伤害,同时降低扒渣机工作时的振动幅度,起到保护机械、电气、液压系统的作用,从而减少易损件更换次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该设计优化方式也可通过控制程序,实现扒渣机自动扒渣功能。
  • 张 伟1 温 巍2 常 微1 于福龙1 刘 阳3
    中国机械. 2025, (23):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基于TRIZ理论开展卧式破碎机创新设计的完整流程 。 从项目背景的剖析与系统问题的解析切入 , 综合运用TRIZ理论中的工具 , 包括因果链分析 、 九屏幕法 、 资源剖析 、 最终理想解探寻 、 小人法演绎 、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剖析以及物 - 场模型构建等 , 推导并形成一系列创新设计方案 。 再经评估后 , 最终锁定最优方案集 。 创新后的卧式破碎机在性能表现 、 运行稳定性及环保效能等维度展显出卓越优势 , 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具高效性 、 节能性与环保性的破碎设备方案 , 对推动破碎机行业的技术进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 刘 威 栗丽云
    中国机械. 2025, (23):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液压系统控制精度低 、 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 开发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 ( PLC ) 集成模糊控制算法的智能控制方案 。 通过建立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 设计多环路闭环控制结构 , 实现对液压缸位置 、 压力与速度的精确控制 。 实验结果表明 , 改进后的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精度达到 ± 0.1mm , 动态响应时间较传统方案缩短40% 。 在额定工作压力20MPa条件下 , 系统压力波动控制在 ± 0.5MPa范围内 , 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该控制方案已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得到应用 , 为液压系统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新技术路径 。

  • 邱玉坤 匡 磊 岳公强
    中国机械. 2025, (23):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滚筒冷渣器作为一种特殊的换热设备 , 被广泛用于循环流化床 ( CFB ) 机组的底渣冷却 , 但目前大多数CFB机组所配套的滚筒冷渣器设备 , 普遍存在多种类型的问题 。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目前滚筒冷渣器常见的几种结构型式 , 以及频繁出现的问题 。 并针对这些问题 , 以双层膜式滚筒冷渣器为例 , 阐述了在滚筒冷渣器设备设计时应该遵循的若干设计原则 , 以供后续项目中滚筒冷渣器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 。

  • 黄清民
    中国机械. 2025, (23):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研究对象L形厚壁非对称铝型材模具进行三维建模设计 , 并将其导入塑性成形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 得到铝型材的挤压变形 - 位移 、 冲头载荷等参数变形加工过程的动态变化 。 模拟结果表明 , 挤出型材有较大程度弯曲 , 两侧边水平向内偏移 , 偏移量分别达6.41mm 、 1.26mm 。根据模拟结果 , 对所设计型材模具进行结构优化 , 调整侧顶边工作带长度和增设溢流角结构 。 经CAE验证计算 , 优化后的结构有效降低了挤出型材的弯曲程度 , 获得了准直度较高的成形件 。

  • 黎长武
    中国机械. 2025, (23):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岸桥起重机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难题 , 提出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协同控制方法 。 通过焊接热力学建模与残余应力分析 , 构建焊接变形预测模型 , 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与结构约束条件 。 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协调焊接顺序 、 热输入和夹具布局 , 实现变形量 、 残余应力和能耗的综合控制 。 仿真结果表明 , 应用该方法后 , 横向变形量降至1.8mm/m , 纵向残余应力峰值下降35% , 能耗控制在18.5kW·h/m 。 试验验证了协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 为大型钢结构焊接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

  • 能源与动力
  • 王 飞 邹云博
    中国机械. 2025, (23):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力智慧场站机械故障诊断与预警问题 , 研究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相融合的智能诊断系统 。 分析了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 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进展 。 设计了包含感知层 、 传输层 、 平台层 、 应用层的系统架构 , 提出基于CNN-LSTM网络的振动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 构建基于深度残差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设备寿命预测模型 。 同时构建了五级预警机制与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模型 , 实现了故障风险评估与维修决策优化 。 该系统在多个变电站投入应用后 ,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4.3% , 平均提前72h发现潜在故障 , 设备维护成本降低28% , 设备可用率提高3.5% 。

  • 李 响1 沈治涛2 钟 鸣2 张晓庆1
    中国机械. 2025, (23):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先阐述了全热回收系统的应用场景 , 然后分析了在类似场景中开发该系统的必要性 , 并在焓差实验室内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全热回收系统 ,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 对冬季和夏季两种工况下的系统进行节能测试 。 结果表明 , 夏季工况下机组接入热回收水箱7h箱内水温从19 ℃ 上升至44.7 ℃ , 全热回收系统节能量约为950W/h ; 冬季工况下机组接入热回收水箱7h箱内水温从15 ℃ 上升至25 ℃ , 全热回收系统节能量约为357W/h 。 经实验验证 , 全热回收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 为后续实际测试提供了参考 。

  • 刘 驰
    中国机械. 2025, (23):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富气压缩机组控制系统存在的能耗高 、 控制精度低 、 操作复杂等问题 , 提出了一种基于CCC S5 Vanguard控制系统的节能优化改造方案 。 通过用CCC S5 Vanguard系统替代原有控制器的喘振控制与调速控制功能 , 实现了机组的调速 、 喘振控制和分馏塔顶压力的自动控制 。 改造后 , 系统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 , 操作人员工作强度降低 , 能耗显著下降 。 通过详细阐述改造方案 、 系统结构 、 控制策略和改造效果 ,可为类似机组的节能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

  • 方顺顺 王瑞林 王晓天 汪鹏飞
    中国机械. 2025, (23):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多源传感设备 , 对无人机巡检技术在电力智慧场站机械维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 构建了完整的巡检系统架构 , 集成融合定位 、 路径规划与深度学习缺陷识别等关键技术 。 试验显示 ,应用该技术后 , 巡检时间缩短64.6% , 缺陷检出率提高18% , 年运维成本降低44.8% 。 同时还分析了电磁干扰等技术挑战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 为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

  • 王 军
    中国机械. 2025, (23):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核电厂设备选型过程中机械密封材料的应用问题 , 研究制定了基于设备工况特征的密封材料选型方法 。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核电设备的运行环境 , 确定了密封材料选型的关键指标 , 并对碳化硅 、 碳化钨和氮化硅等材料进行适用性评估 。 研究表明 , 在主泵类设备中 , 改性碳化硅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 其选型方法已在多台关键设备中得到验证 。 构建的机械密封材料选型数据库和评价体系可为核电厂设备选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 机械工业应用
  • 何万钢
    中国机械. 2025, (23):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山开采装备动态性能的优化控制对提升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基于设备动态特性分析 ,构建了完整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并针对振动抑制 、 效率提升 、 能耗优化等关键问题 , 提出基于模糊PID的智能控制方法 。 试验结果表明 , 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 设备振动幅值降低65% , 作业效率提升28% , 能耗降低22% 。 优化控制策略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在参数调节 、 抗干扰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为矿山开采装备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

  • 孙 钊 吴国轶 孙延星
    中国机械. 2025, (23):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储煤筒仓卸煤过程中的煤粒漏泄与粉尘污染问题 , 采用柔性密封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 研究卸煤装置关键部位的密封性能提升策略 。 分析认为 , 高分子聚合板配合滑动结构及防尘帘可有效抑制煤粒撒落与扬尘扩散 , 显著提升卸煤系统运行稳定性与环保水平 。

  • 刘志波
    中国机械. 2025, (23):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血压计检测装置因刚性结构无法模拟人体组织力学特性导致的测量误差问题 , 提出一种基于弹性结构力链重构的血压计检测装置设计方法 。 通过建立弹性体内部力传递模型 , 结合仿生曲面结构设计与菱形网格支撑层设计 , 开发出可精准模拟人体血压信号的机械装置 ; 配套电子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与闭环控制策略 , 实现压力加载 、 信号采集与动态反馈的协同工作 。 试验表明 , 装置在0 ~ 300mmHg范围内压力测量误差≤ ± 1.5mmHg , 弹性体形变重复性标准差 <0.1mm , 验证了力链重构理论在血压计检测装置中的有效性与工程适用性 。

  • 葛忠林
    中国机械. 2025, (23):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环境复杂 , 传统管理方式在数据处理效率与安全监测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 本文提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煤矿机电设备数据管理系统 , 集成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分布式存储与集成 、 智能分析与建模 、 决策支持与反馈四个模块 。 数据管理系统融合多源数据与智能算法 , 旨在提升设备状态监测与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 试验结果表明 , 该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设备管理效率 , 提高煤矿运维智能化水平 , 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

  • 陈 舒 刘恩鹏 李 瑛
    中国机械. 2025, (23):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彩色铝颜料生产过程中存在包覆效果不稳定 、 产品质量波动幅度大 、 生产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 。基于此 , 采用新型智能化喷雾干燥设备对彩色铝颜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 并且系统研究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铝颜料包覆效果的影响 , 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 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 、 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先进手段对产品性能进行表征 。 研究结果显示 ,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表面改性能够显著提高铝颜料的耐候性和分散性 , 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升30%以上 , 生产效率提高50% , 为彩色铝颜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 伊力凯
    中国机械. 2025, (23):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创呼吸机作为危重患者救治常用的医疗设备 ,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 临床中有创呼吸机常见的故障包括气源系统故障 、 通气参数偏差 、 传感器异常 、 报警系统误触发等 , 本文将对故障表现 、 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 , 总结相应的快速检修方法 , 为提高有创呼吸机的应用效率提供参考 。

  • 赵冬松 高 琦
    中国机械. 2025, (23):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烟包缺陷追溯方法存在的查询效率低 、 人工翻箱工作量大等问题 ,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缺陷烟包快速精准追溯方法 。 首先 , 通过自动化手段采集烟包生产信息 , 利用烟包自带的QR二维码实现烟包六面图与二维码的精准关联 , 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可读性 。 其次 , 构建联合概率模型 , 融合二维码 、六面图及时间戳数据 , 通过概率关联算法提升多源数据匹配的鲁棒性 , 有效解决时间差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匹配误差问题 。 最后 ,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 ( CNN ) 对联合建模数据进行缺陷检测 , 快速识别并定位缺陷烟包 。 试验表明 , 本文方法对六类典型缺陷的平均追溯准确率达99.51% , 在100次并发查询下追溯时间不超过16s , 显著优于现有方法 , 验证了其在精准性与效率方面的优势 。

  • 现代交通技术
  • 李建杰 曹圣军 张晓玉 杨春龙
    中国机械. 2025, (23):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船舶冰机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与智能化水平 , 研究了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 、 热力学循环改进 、 部件匹配性分析及智能控制策略 。 通过构建能效评价指标体系 , 提出双级压缩与经济器回热循环优化设计 ,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开发多目标优化控制算法 。 结果表明 , 优化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能效 、 运行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 , 在复杂工况下实现了节能与经济性的协同优化 , 为船舶高效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

  • 郑维飞 1 陈立青 1 李 博 2
    中国机械. 2025, (23): 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长编动力集中动车组在单列供电启动运用时,报出列供并联模式总输出过流故障的问题,本研究从动力车的故障报出逻辑、减载逻辑、典型故障案例及故障发生时的负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单列供电输出过流故障问题的方案,以提升产品质量,识别试验风险,消除机车运行安全隐患。
  • 孙富权
    中国机械. 2025, (23):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齿轮传动系统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存在的精度不足的问题 , 研究基于动态载荷谱与累积损伤理论 , 提出一种改进的寿命预测方法 , 通过建立齿轮动态载荷的多体动力学模型 , 结合有限元分析与试验验证 , 对齿轮应力分布及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 试验结果表明 , 改进后的预测方法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和载荷随机性的情况下 , 预测精度提升28% , 预测偏差降至5.3% , 为齿轮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寿命评估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 。

  • 安全与生产
  • 李黎黎
    中国机械. 2025, (23): 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背景下 , 智能制造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 , 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 。 但传统电气自动化系统存在智能化水平低 、 协同性差 、 数据处理能力弱等问题 , 难以满足智能制造的需求 。 本文以智能制造为背景 , 探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优化策略 , 实现各构成部分的高效协同与智能决策 。 首先阐述了智能制造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内涵 、 发展等 , 并分析集成优化的必要性 。 然后介绍了工业物联网 、设备互联 、 大数据 、 云计算等关键技术 。 最后提出系统架构设计 、 多源数据融合 、 智能化运维 、 安全防护等实施路径 。 本文研究旨在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 、 智能化水平 , 实现高效 、 稳定 、 安全运行 , 从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

  • 高强伟 刘 巍 王 海 伍玉婧
    中国机械. 2025, (23): 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背景下电力电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较难提升的情况 , 本课题进行针对性研究 。 当前常用的电力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 , 故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力电缆故障定位方法 。 本文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 , 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 并提出提升准确性的对策 。 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

  • 牟其源
    中国机械. 2025, (23): 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面临复杂工况和多源特征耦合的挑战 , 而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在实时性与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 , 为此本文提出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系统 , 涵盖气路故障特征提取 、故障诊断模型构建 、 云平台数据处理与分析 、 远程诊断与决策支持 。 该系统实现了各部分功能的明确划分及协同联动 。 通过构建仿真测试平台 , 针对同一工况下的多种类型故障样本开展对比实验验证 。 实验结果表明 , 所提出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 、 响应速度与资源占用率 , 验证了云计算架构在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 本文研究为相关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

  • 于文旭
    中国机械. 2025, (23):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功率控制领域 , 面临非线性特性 、 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多目标优化等挑战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设备功率修正控制方法 。 通过设计负载率 、 功率偏差等关键输入参数 , 融入电压偏移量等辅助信息 , 构建了一个能够全方位 、 多角度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模糊控制系统 。 该系统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 数据预处理后 , 转换为模糊控制器可识别的语言变量 , 再结合预设的模糊规则库进行智能推理 , 输出精准的功率修正指令 , 实现设备功率的动态 、 高效优化 。 实验结果证明 ,该控制方法在控制响应速度上表现优异 , 尤其在多设备协同工作的复杂场景下 , 具有良好的控制稳定性和较低的设备功率波动 , 显著提升了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

  • 冯智愚 李仁飞 徐永刚 王 海 韩培强
    中国机械. 2025, (23):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煤矿上仓输送机运行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 本文基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构建智能监测系统 , 以实现多源感知 、 智能诊断与故障预警 。 并以典型矿区为应用对象 , 构建系统架构并设计对比实验 , 对其运行效率 、 检测精度与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 。 结果表明 , 该系统能够显著缩短响应时间 、 提升识别准确率 ,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与推广价值 。 本文研究为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性 、 运维模式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

  • 肖光宗
    中国机械. 2025, (23):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提升机是煤矿生产的关键设备 , 负责运输煤炭 、 矸石 、 材料 、 设备和人员 。 一旦该设备发生故障 , 轻则生产停滞 , 重则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 采用合理的安全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煤矿提升机的运行状态 , 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 本文在分析煤矿提升机主要安全风险 ( 齿轮箱故障 ) 的基础上 , 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智能化安全控制与故障诊断方案 , 在关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采集信号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滤波 、 时域频域分析处理 , 构建三级预警机制 , 实现故障诊断分级 , 并依据结果联动安全控制 。 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识别不同等级故障 , 且振动关键参数与故障严重程度正相关 。 本文方案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

  • 聂 磊
    中国机械. 2025, (23): 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筑信息模型 ( BIM ) 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工程建设领域的关键数字化技术手段 , 已成为机电工程企业实现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 本文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例 , 系统探讨应用BIM技术的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标准的构建路径 。 研究表明 , 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的BIM项目标准 , 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运用能力 , 加快企业BIM技术的运用 。 本文研究可为机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构建提供参考 。

  • 职业教育
  • 邓世平 罗玉棉
    中国机械. 2025, (23): 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UG 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内容和职业认证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竞争力。然而,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过程中,该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研究显示,该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课程更新慢、教学资源利用率不足、教师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借助 85 份问卷调查,针对课程内容、职业认证标准的衔接、教学资源配置、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获取职业认证信息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该模式的实施情况,并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完善专业认证信息获取渠道等解决措施。本文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 刘 刚 任义磊 宋鹏飞 乔景振 王思远 张 玺
    中国机械. 2025, (23):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焊接是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其人才质量对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焊接工艺与设备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理论实践脱节、内容方法陈旧、师资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协同提升。
  • 廖 卓
    中国机械. 2025, (23): 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途径,其课程开发亟须契合智能制造领域的新需求。本文基于智能制造产业变革与人才需求升级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了职业本科专业课程的核心特征与开发理念,提出“产教融合、能力递进、技术赋能”的课程开发策略。研究通过构建动态课程调整机制、模块化课程体系及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为职业本科教育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谭文君 王 刚
    中国机械. 2025, (23): 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 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 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岗位特点 , 探索构建 “ 岗课赛证研 ” 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 通过系统分析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 重构课程体系 , 将技能竞赛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 , 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化 , 建立科研与教学实践的互动机制 。 实践表明 , 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 为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

  • 董扬德
    中国机械. 2025, (23): 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针对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足 、 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 , 研究提出了基于兴趣引导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 。 通过生活情境中选择加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 , 将企业产品与实训课题有机结合 , 采用数控编程仿真验证保障加工质量 , 开展实操技能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 教学实践表明 , 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与工艺设计水平以及操作技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 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 作品合格率提高 。 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素养 , 为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 业本科教育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 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罗翔飞
    中国机械. 2025, (23): 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时代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迅猛推进的浪潮下,数控车专业作为制造业关键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与技能水平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然而,当下技工院校数控车专业教学面临诸多难题,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淡薄、实践能力孱弱的状况。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进而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产教融合深化以及借助新时代前沿技术赋能教学等多元维度,系统地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且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改革策略。
  • 陈江瑜 任娟慧 龚 雪
    中国机械. 2025, (23): 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空文化传播作为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 在数字化时代面临传播范围受限与互动体验不足等挑战 , AI技术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 通过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 , AI能够实现航空文化内容的智能化生成与个性化推荐与沉浸式体验 , 同时 , 搭建 “ 数据层─算法层─应用层 ” 的技术架构 , 通过航空文化语料库构建与知识图谱生成以及多模态内容创作 , 显著提升文化传播的质量与效率 , 基于用户画像分析与行为数据挖掘 , AI系统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推送与动态效果调优 。 某航空院校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智能传播模式 , 为航空制造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 。

  • 蔡振华
    中国机械. 2025, (23): 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加工实践教学是中职机械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 , 直接关系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 当前中职机械加工实践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 包括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 、 实训设备陈旧 、 教学方法单一等 。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 , 通过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 创新教学模式 、 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 ,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协同发展 ,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 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

  • 李 朋
    中国机械. 2025, (23): 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电设备现场安装与调试课程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具备重要作用 , 能够帮助学习者构建扎实的实践能力与提升综合素养 。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实践与理论两大维度 , 为学生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 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开发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高度匹配 , 促使学习者掌握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 、装配工艺和调试流程 , 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中锻炼操作技能 。 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应用既需要对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关键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 也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前沿 , 通过多形式的资源整合来增强学习者对理论与实操的深入理解 。 围绕工学一体化理念展开的课程设计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 对提升机电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

  • 吕英杰 周 燕 毛现艳
    中国机械. 2025, (23): 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一轮 “ 双高 ” 建设背景下 , 如何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 将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 。 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载体 , 分析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 、 存在问题 、 建设目标 、建设路径以及建设成效 。 通过构建 “ 政行企校 ” 共建模式 、 建设 “ 虚实结合 ” 实训基地 、 推行开放共享管理模式 、打造 “ 1+X ” 人才培养标杆等措施 , 促进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 实现了多方共赢 ;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 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 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