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5-08-30
  

  • 全选
    |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 季建宏
    中国机械. 2025, (24):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台面压机故障诊断难度大与维修效率低等问题 , 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分布式控制的自动化故障诊断与运维检修系统 。 该系统通过建立多层次故障诊断模型 , 构建了涵盖压力控制 、 温度控制与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实时监测预警机制 。 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 实现对故障发展趋势的预测 。 性能验证结果表明 , 系统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 , 平均故障响应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60% , 设备运行可靠性显著提升 。 研究成果为大台面压机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对推动压机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

  • 李继锁
    中国机械. 2025, (24):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 客机结构生产面临新的挑战 。 针对客机生产加工行业自动化转型展开深入研究 , 对于促进航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基于此 , 结合机身顶壁板自动化装配工装项目 , 针对客机机身顶壁板自动化装配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进行分析 。 首先阐述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 随后深入分析了系统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 以期为国内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

  • 郁奕森1 姜郁铮2
    中国机械. 2025, (24):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评估航空发动机结构组件的摩擦损耗特性 , 研究采用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 , 构建转子系统 、 轴承 、 密封与齿轮副等关键部件的摩擦分析模型 , 设计多组工况开展能耗仿真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 研究结果表明 , 摩擦功耗随转速 、 载荷和温度升高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 其中齿轮副与转子系统是主要的能耗来源 ,所建立的模型具备较高工程适用性 , 可为相关结构优化与能效控制提供参考 。

  • 工业机器人
  • 王潇翔
    中国机械. 2025, (2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复合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的稳定性和作业精度是智能建造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 针对传统轮式底盘在动态行走时舵轮悬空导致的稳定性不足和静态作业时的侧倾风险 , 本文提出一种双车架自适应地形轮式机器人底盘结构 。 通过主副车架铰接设计 、 减震弹簧与聚氨酯缓冲块的组合应用 , 以及电动止动杆的动态锁定机制 , 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对复杂地面的适应能力 , 避免了舵轮架空现象 。 试验表明 , 该设计在动态移动时通过副车架自适应摆动增强抓地力 , 静态作业时通过锁定机构确保设备水平性与安全性 。 经过5个月的施工现场验证 , 该底盘结构有效降低了侧倾风险 , 提高了打磨作业的稳定性与精度 。

  • 刘志阳
    中国机械. 2025, (24):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的机器人装配控制方法存在对环境刚度与接触位置自适应调整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装配力控制精度较低、稳态误差较大,难以满足高精度装配需求。基于上述背景,研究了融合视觉 - 力觉感知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人精密装配力控制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装配图像进行亚像素级边缘定位,并计算装配力信号有效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时空同步,进一步构建包含视觉分支与力觉分支的深度神经网络,融合多模态特征以预测出抓取位姿。基于预测结果构建阻抗控制模型,并引入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环境刚度和位置的实时变化自动调整抗阻参数,实现机器人装配力的精确控制。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装配力控制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 聂金桥1 范文静2 徐群刚3
    中国机械. 2025, (24):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臂末端负载常呈现时变非线性 , 其末端受外力时受这种特性影响会产生弹性形变 , 导致刚性控制用于这种柔顺任务时 , 难以适应抓取物体形变 , 使得抓取力控制误差较大 。 为此 , 研究智能装配线中机械臂抓取力自动化控制方法 。 利用视觉传感器和坐标系转换提取机械臂末端位姿信息 , 采用阻抗算法动态调整机械臂末端位姿的阻抗特性 , 根据外部力变化实时调整抓取力 。 考虑抓取物体形变特性 , 将关节力矩输入PID控制器中 , 通过力矩反馈控制实现对机械臂关节抓取力力矩的监测和调整 , 完成机械臂抓取力自动化控制 。 实验结果表明 , 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机械臂末端关节的角度变化范围 , 提高抓取稳定性 , 并且在与其他三种现有方法的对比中 , 力控制误差较小 。

  • 苗昌青
    中国机械. 2025, (24):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光伏电站清扫机器人存在的能耗高 、 调度效率低问题 ,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力控制的智能调度技术 。 该技术通过构建电力消耗预测模型 , 并融合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与环境数据 , 实现清扫机器人的能耗优化和智能调度 , 解决了电力优化控制 、 多机协同调度和清扫参数自适应调节等关键技术问题 , 形成了完整的调度控制方案 。 研究表明 , 该方案可有效降低清扫机器人能耗并提高调度效率 , 对实现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周贵恩1 胡正西1, 通讯作者 胡瀛淼2 吴慧琳3 黄永强1 丁红业1
    中国机械. 2025, (24):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 , 变电站运维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 通过对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 确定该机器人应用层的整体框架 。 通过构建VI ( 视觉交互 )、 UI ( 用户界面交互 )、AI ( 人工智能交互 )、 ACT ( 动作控制 ) 和CTL ( 外设控制 ) 五条主线 , 实现人机交互策略 。 该机器人系统具备自主导航 、 对象识别 、 数据采集 、 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

  • 刘思琳
    中国机械. 2025, (24):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能制造发展 , 环形分拣机自动化供件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 传统人工供件存在效率低下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 针对无序叠件场景中的视觉识别与抓取规划和执行控制等难点 , 研究深入分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感知技术 、 动/静态抓取策略比较 、 异形件处理方法及系统集成优化方案 。 通过多传感器融合 、 YOLOv5目标检测 、 三维姿态估计及多模态抓取器设计 , 构建了高效率与高成功率的全自动供件系统 ,实现超过90%的抓取成功率及显著优于人工的作业效率 。

  • 程一启
    中国机械. 2025, (24):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机械臂关节刚度不足导致的定位精度问题 , 提高机械臂整体性能 , 研究将以六轴工业协作机器人大臂关节为例进行分析 。 研究重点对结构拓扑优化方法进行分析 , 阐述其在关节刚度优化中的应用效果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设计建议 。 研究结果表明 : 拓扑优化方法能有效提升关节刚度 , 优化后结构最大变形量降低47.5% , 一阶固有频率提升38.8% 。 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 能够为机械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李业政 陈华林 陈积乐 黄勇钊 黄一维 黄庆华
    中国机械. 2025, (2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滚动轴承早期复合故障特征提取难题 , 本文提出了基于最大二阶循环平稳盲解卷积( CYCBD ) 与自相关增强的处理方法 。 首先 , 采用改进的谐波显著性指标公式作为适应度函数 , 且利用灰狼算法迭代 , 确定CYCBD最优滤波参数 , 从而获得滚动轴承复合故障原始信号的解卷积信号 ; 然后 , 对最优解卷积信号的平方包络进行自相关计算 , 以增强故障特征 ; 最后 , 在增强信号的频谱中提取滚动轴承故障特征 。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取外圈 、 内圈复合故障 , 以及外圈 、 内圈 、 滚动体和保持架复合故障的特征频率 。

  • 顾 然
    中国机械. 2025, (24):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大厚度钛合金球壳焊接接头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的需求,设计了钛合金球壳焊接接头检测专用试块,提升了超声检测仪器的曲面调试和检测功能,并参照相关承压设备的超声检测标准,完成了多次大厚度钛合金球壳焊接接头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任务。研究为优化承压设备曲面纵向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 吴乐意
    中国机械. 2025, (24):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硬质合金钻头的几何参数直接影响金属切削加工的切削效率与加工质量 。 基于此本文针对YG8硬质合金钻头切削45号钢时的加工特性 , 通过系统试验分析了前角 、 后角及切削刃倾角对切削效率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 : 前角12 ° ~ 15 ° 范围内切削力降低28.5% , 切削温度下降75 ℃ ; 后角8 ° ~ 12 ° 区间切屑排出顺畅 ,表面无烧伤划痕 ; 切削刃倾角27 ° ~ 28 ° 时 , 加工稳定性最佳 , 圆度误差最小为0.015mm 。 基于试验数据确定了最优几何参数组合 : 前角15 ° 与后角10 ° 及切削刃倾角28 ° , 该参数组合能够显著提升切削效率 , 改善工件表面质量 。

  • 孙启迪 朱亮亮
    中国机械. 2025, (24):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精度模具数控加工过程中复杂曲面加工精度不足 、 动态误差补偿滞后等问题 , 本文构建多轴联动数控加工精度控制体系 。 通过五轴联动控制系统架构 , 集成23位绝对值编码器与双自由度振动补偿算法 ,实现0.001 ° 级刀具姿态控制 。 结合参数化NURBS插补技术确保轨迹平滑 。 建立多源误差补偿机制 , 智能监控系统融合Kistler测力仪 、 Sony IMX455 CMOS传感器等设备 , 实现切削力 、 振动 、 温度及表面质量的实时监测 。航空发动机叶片模具加工验证表明 : 轮廓误差控制在0.012 ~ 0.018mm , 表面粗糙度为 Ra 0.2 ~ 0.3 μm , 加工效率提升40% , 72h连续测试定位精度漂移≤2.1 μm , 为精密模具制造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

  • 翁海龙 黄祖祥
    中国机械. 2025, (24):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直线导轨副在长期服役中会出现疲劳失效的问题 , 为解决这一问题 , 本文构建直线导轨副的疲劳损伤演化模型 , 研究载荷谱与疲劳寿命的关系 , 建立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并基于失效概率理论 , 构建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 提出可靠性评估方法 。 通过加速寿命试验获取失效数据 , 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 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进行工程应用研究 , 结果表明 : 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超过92% , 可靠性评估结果与实际运行状态的一致性达到95%以上 。 本文研究成果为直线导轨副的维护决策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 迟 雪
    中国机械. 2025, (24):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自动化包装生产线高速与高精度的需求 , 本文对旋转分度盘机构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 阐述了旋转分度盘机构本体 、 驱动系统 、 分度定位装置和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案 , 以及伺服电动机与凸轮分割器协同实现间歇运动与高精定位的关键措施 。 并结合食品包装场景 , 通过调速实验评估了旋转分度盘机构在不同转速下的重复定位精度 、 启停响应时间及物料输送效率 。 研究结果表明 , 该机构在全速区间内始终保持优异的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 , 实际输送效率超过设计预期 , 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 古代辉
    中国机械. 2025, (24):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某高速重载工况下的斜齿轮传动副为研究对象 , 对斜齿轮的实际啮合过程展开了分析 , 构建了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的斜齿轮齿面接触模型 , 得到了斜齿轮接触线长度的变化规律 。 并基于齿面接触分析 ,推导了基于MATLAB数值算法的斜齿轮接触载荷离散式 , 得到了在高速重载工况下的斜齿轮齿面载荷变化情况 。 本文研究为高速重载下的斜齿轮齿面载荷分布分析提供了参考 。

  • 刘恒源
    中国机械. 2025, (24):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超硬材料高效磨削过程中的温控能力,本文针对多孔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气流冷却特性及其磨削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多孔结构的设计原理,分析气流在砂轮内部的流动及其对磨削区温度场的影响机理,并构建气流冷却数学模型,量化孔隙率、气流压力等参数对冷却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多孔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在气流冷却条件下显著降低了磨削温度,延长了砂轮使用寿命,提升了工件表面质量。本文研究为高效、低损耗磨削加工的冷却技术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工程应用参考。
  • 戴肖肖 张汉章
    中国机械. 2025, (24):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某3t级平衡重式叉车为研究对象 , 分析其机械结构特性 , 并建立绕后轴的惯性矩模型 。综合考虑液压系统压力―流量非线性关系 、 转向系统非对称特性等因素 , 构建以稳定性 、 能效及效率为核心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 采用改进的NSGA-II算法求解Pareto前沿 , 进而生成兼顾安全与效能的载荷分配策略 。 设计了分层递进式优化架构 , 上层全局优化层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 , 下层实时控制层设计为四维模糊控制器 。 同时 , 提出融合多源传感数据与领域知识的混合优化策略 , 针对液压系统压力振荡问题 , 植入温度补偿型油压―流量传递函数 。

  • 李建军
    中国机械. 2025, (24):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铸机结晶器铜板的性能直接决定铸坯质量、生产效率和设备寿命,在钢铁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对在线结晶器铜板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对三种增材方式进行工艺评定,确定工艺与结晶器铜板寿命的关系,制定不同工况下选用增材的方式,使结晶器铜板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保障了铸坯质量,满足结晶器使用要求。
  • 现代交通技术
  • 易宇文 周啸尘 刘 晓 周伟旭
    中国机械. 2025, (24):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速动车组的车头迎风面曲面极为复杂,同时在不同造型和不同设计软件间的数据传递极易造成曲面模型的缺陷,严重迟滞了设计进程,造成大量的时间、人力耗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 CATIA 二次开发技术的自动化、参数化曲面修复策略。该策略利用离散点迭代控制的 Loft(放样)曲面重构技术,能精确捕捉缺陷边界特征,结合自动化参数控制,智能生成并优化用以修复的曲面片,最终高效、高质量对缺陷曲面完成修复。本研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实施流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修复后曲面在复合材料铺层设计和可制造性分析方面的适用性。
  • 李鹏远1, 2
    中国机械. 2025, (24):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针对复杂工况下桥梁施工难题 , 依托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高架桥工程项目 , 开展了极小曲线 ( R150m )、 大纵坡 ( 5.53% )、 大横坡 ( 6% ) 及多幅桥组合工况下的节段拼装技术研究 , 成功研制了JP100-50型节段拼装架桥机 。 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 , 验证了设备的力学性能 。 结合工程实践 , 实现了跨径范围30 ~ 50m 、 单跨重量1200t的节段梁的高效拼装 。 该装备填补了极端工况下桥梁施工装备的空白 , 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性 , 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

  • 陈妍妤 葛新法 俞青锋 王 维 吴 晗
    中国机械. 2025, (24):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灵巧稳定的夹具是目前相关设备开展振动试验的关键部件 。 根据设备的振动测试条件以及振动测试夹具的设计原理 , 在科学评估设备测试性能的基础上 , 设计了夹具三维模型 , 继而对夹具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 。 基于所获取的夹具固有性能和随机响应数据 , 进一步对夹具进行设计优化 。 完成仿真验证后 , 采用精密加工技术对满足设计要求的夹具进行加工制造 , 并对实物进行实测试验 。 测试结果表明 , 该夹具稳定有效 , 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高度吻合 , 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夹具的可靠性 , 为类似振动夹具的研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

  • 杨浩辉
    中国机械. 2025, (24): 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存在的人员密集、安全风险高以及运输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技术验证,对防爆无轨胶轮车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在煤矿智能化辅助运输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系统,构建了适应井下复杂环境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方案,实现了车辆自主避障、路径规划及编组协同运行。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提升运输效率达 50%,减少人员配置需求达 66.7%,事故率降低 85.7%,同时年化运营成本节约达 3.05%,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 杨 韬1 陈晓文1 许丰伟1 朱 磊2 张 媛2
    中国机械. 2025, (24): 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磁悬浮系统的振动能量收集器 , 作为定位器 、 传感器的电源 。 将基于磁悬浮系统的振动能量收集技术引入可疑船只监控中 , 可从根本上解决续航问题 。 此外 , 还对该磁悬浮振动能量收集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 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制作了原型机 。 实验结果表明 , 在船只典型振动工况下 , 该基于磁悬浮系统的能量收集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在2V至7.8V之间 , 满足后续能量管理电路的需求 。

  • 安全与生产
  • 朱云烽1 段致远1 朱继玮2 王 帅3 谌建华1
    中国机械. 2025, (24):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药行业的设备与系统可靠性是确保药品质量 、 生产效率和企业合规性的关键因素 。 本文以人 、机 、 料 、 法 、 环等五个维度为框架 , 深入探讨制药企业中设备与系统可靠性的保障策略 。 通过分析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 结合实际案例 , 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 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旨在为制药企业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 研究指出 , 制药企业设备可靠性管理需要打破部门壁垒 , 强化数据驱动思维 , 并将质量及GMP要求深度融入日常运维实践 。 通过技术升级 、 流程优化与文化变革的多维协同 , 企业可以实现从 “ 被动救火 ” 到 “ 主动防控 ” 的转型 , 最终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

  • 王成杰
    中国机械. 2025, (24): 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矿井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问题 ,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分析致命性故障 、 功能性故障和性能退化性故障的特征 , 建立了包含数据采集层 、 数据处理层 、 诊断决策层和应用展示层的分布式诊断系统 。 采用小波包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故障特征 , 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实现故障识别 。 试验表明 , 系统对致命性故障 、 功能性故障和性能退化性故障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3.5% 、 89.2%和85.6% ,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和可靠性 。

  • 林浩填
    中国机械. 2025, (24): 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港口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背景下 , 门座式起重机作为重点装卸装备 , 其电气系统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作业效率与设备安全 。 当前频发的电气故障问题已成为制约港口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 具有表现形式复杂 、成因隐蔽 、 诊断效率低等特点 , 急需系统性研究 。 本文围绕门座式起重机电气故障的典型表现 、 成因机理 、 诊断路径与防控策略展开深入探讨 ,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分析框架 , 为提升起重机电气系统的可靠性与智能运维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

  • 侯明灰
    中国机械. 2025, (24): 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皮带机作为输送物料的重要设备 , 其安全运行对整个生产系统至关重要 。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 如何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煤矿皮带机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本文首先概述了煤矿皮带机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 重点介绍了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预测模型 。 然后阐述了皮带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 本研究成果旨在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

  • 张 哲
    中国机械. 2025, (24): 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PLC技术 , 对水源工程高压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展开深入探究 。 通过对PLC技术原理的分析 , 结合高压配电设备安装调试的常规流程 , 设计并集成适用于水源工程的PLC系统 , 实现设备状态监测 、 故障诊断与预警等功能 。 研究发现 , 基于PLC的安装调试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源工程高压配电设备安装调试的效率与准确性 , 增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对保障水源工程的持续 、 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 赵宪杰
    中国机械. 2025, (24): 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煤矿胶带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鲁棒性 , 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振动 、 温度与电流多源信号的诊断方法 。 首先对多源信号进行同步和预处理 , 利用改进的小波包分解提取频域特征 , 并构建时频图 ;随后引入图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故障模式识别 。 仿真试验表明 , 所提方法在不同故障类型及噪声条件下均优于传统方法 , 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度和鲁棒性 , 推理速度快 , 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

  • 质量与标准
  • 李明斌
    中国机械. 2025, (24):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故障检测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融合结构 , 构建自动检测模型 , 并在嵌入式平台上完成系统级部署与验证 。 围绕系统架构设计 、 数据预处理 、模型训练和试验测试展开研究 , 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识别性能与工程适应性 。 试验表明 , 该方法在多类状态识别中具备较高的准确率与良好的鲁棒性 , 满足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在线监测需求 。

  • 徐 豪 凌振兵 李博文
    中国机械. 2025, (24): 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转子低频振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降低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本文以某化工厂螺杆压缩机转子为研究对象 , 设计了变工况运行下的低频振动检测方法 。 考虑到螺杆压缩机的本体结构较为复杂 , 在UG中构建了螺旋体数学模型 , 并将其导入ANSYS进行数值计算 , 并对螺杆压缩机材料进行均匀剖分 , 建立化工厂螺杆压缩机转子模型 ; 再将化工厂螺杆压缩机转子的结构参数录入模型 , 计算变工况运行下压缩机转子振系固有频率 ; 最后引进Hibert变换 , 结合转子振系固有频率 , 进行低频振动检测 。 测试表明 , 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变工况运行下螺杆压缩机转子低频振动的精准检测 , 还能降低检测结果中噪声的干扰 。
  • 翁俊健
    中国机械. 2025, (24): 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设计了一套起重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整合传感器网络和Spark分布式计算框架 , 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 。 系统运用LSTM深度学习网络进行状态评估 , 评估准确率达92.3% ; 应用XGBoost算法进行故障诊断 , 识别准确率达88.7% ; 采用Prophet算法预测设备故障 , 可提前18.5min预警 。应用该系统后 , 设备故障率下降32.69% , 维护成本降低28.33% , 年均节省成本900万元 , 显著提升了设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

  • 职业教育
  • 马学仕 1, 闫 越 2
    中国机械. 2025, (24): 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船海高校机械类课程与船海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文章以机械人工智能技术课程为切入点,旨在探索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优化路径,以满足船海产业智能化转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系统梳理了机械人工智能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困境及成因,发现制约课程有效对接产业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内容与船海产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薄弱、师资队伍交叉学科整合不足以及校企合作不足。为克服上述制约因素,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引入项目式教学、强化校企合作等改进建议。
  • 罗建辉
    中国机械. 2025, (24):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提出,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调试运行课程为例,探讨了在“岗课赛证”融合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成效。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标准难定、考核难全、成果难认”三大难题,提出通过修订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举措,推动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目标,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竞赛考核指标重构教学内容,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 PDCA 做学环创新教学方法以及通过“分数银行”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刘晓瑜1 赵 健2
    中国机械. 2025, (24): 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响应国家 “ 十五五 ” 规划中对智能制造的重视 ,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背景下 , 本文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轮毂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 , 显著提升了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 通过集成3D视觉 、深度学习及智能算法 , 实现了轮毂的自动化检测和精准质量控制 , 生产效率提升22.3% , 良品率增至99.5% 。研究联合高校 、 科研机构及汽车制造企业 , 共同突破技术瓶颈 , 旨在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 通过与地方科技园区和企业合作 , 共建实践基地 , 旨在推动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

  • 雅晓静
    中国机械. 2025, (24): 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浪潮下 , 智能制造技术正深刻重塑工业生产模式与人才需求结构 。 工业机器人 、 智能传感 、 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 对机电行业从业者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 。 然而 ,当前中职机电课程仍面临教学内容滞后 、 实训设备陈旧 、 跨学科整合不足等现实挑战 , 导致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脱节 。 研究旨在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电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 , 以期为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

  • 综合
  • 刘年凯
    中国机械. 2025, (24):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藏了潘承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 1946 级本科生)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学习时绘制的 12 张机械图纸,绘制时间是 1947 年 10 月到 1948 年 5 月,图纸内容包括简单机器部件、水泵唧筒及活塞速度和加速度、滑动接触曲线示意等,这些图纸对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对这批图纸内容的详细分析,揭示了 20 世纪 40 年代清华大学机械制图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清华大学复员后的机械教育,讨论了当时国际机械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状况对清华大学机械教育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