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2025年,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5-02-20
  

  • 全选
    |
    CIMT 特稿
  • 中国机械. 2025, (05):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行业洞察
  • 王 欣
    中国机械. 2025, (05): 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内 、 外各类工程项目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 以及智能化 、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 , 工程机械租赁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 。 本文首先对国内工程机械租赁的优势及现状进行了梳理 、 分析 , 发现工程机械租赁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至今 , 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 , 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集中度低 、 市场萎缩 、 出租率低等众多问题 。 针对以上问题 , 结合行业特点及前沿科技的发展 , 对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 刘高明
    中国机械. 2025, (05):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 ,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趋势 。 湖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 深入研究其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本文系统剖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基础 , 详细阐述了湖南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现状 , 进一步分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湖南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 , 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与建议 。 本文研究成果旨在推动湖南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转型升级 , 提升核心竞争力 。

  • 工业设计
  • 李四园 徐 龙
    中国机械. 2025, (05):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交通运输及工业生产应用中 , 柴油发动机因其优越的燃油经济性和高转矩输出而被广泛使用 。 柴油发动机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自身设计 , 还受到整车工况的显著影响 。 整车工况涉及车辆在实际行驶中所经历的各种工况 , 如加速 、 爬坡和巡航等 , 这些工况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负载和工作状态 。 因此 , 基于整车工况进行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匹配与优化设计 , 有助于实现动力系统的整体优化 。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整车工况的动力匹配模型 , 深入分析柴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 并探索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 , 提出一套有效的柴油发动机动力匹配与优化设计方法 , 从而为提升柴油发动机的性能和环境友好性提供科学依据 。

  • 吕 穹
    中国机械. 2025, (05):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动力学分析的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 。 通过动力学建模与多体仿真 , 研究了摘穗轮与玉米果穗的相互作用 , 优化了摘穗轮的转速 、 切割力和摩擦系数 , 确保作业效率与低损伤率 。 动力传动系统采用多级齿轮设计 , 传动效率超过90% 。 控制系统通过PLC结合传感器反馈 , 实现了摘穗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自适应调整 。 仿真分析表明 , 摘穗效率达到95.6% , 损耗率控制在3.2% , 能耗为12.5kW·h , 响应时间为15ms , 振动幅度小于0.3mm 。 实验验证了系统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

  • 王海龙
    中国机械. 2025, (05):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预测抽油杆的疲劳寿命 , 提高采油效率 、 降低维护成本 , 本文首先对抽油杆的工作原理及动态载荷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 建立了直井和定向井中抽油杆轴向载荷的数学模型 , 计算了抽油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承受的静载 、 动载及摩擦力等动态载荷 。 然后 , 从疲劳破坏机理出发 , 阐述了抽油杆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裂纹萌生 、 扩展及断裂过程 , 并分析了导致抽油杆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 。 最后 , 本文建立了基于Forman模型的抽油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 编写了计算机程序 , 并采用实例验证的方式 , 实现了对有初始裂纹和无初始裂纹抽油杆柱疲劳寿命的预测 。 经过验证 , 发现本文所提出的预测方案具有操作简单 、 预测精度高等特点 , 分析计算结果可知裂纹初始长度变化对抽油杆柱疲劳寿命影响显著 。

  • 王 睿 杨 海 邓 华 王雅旭 孙康语
    中国机械. 2025, (05):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对石头煤露天矿复杂环境下的智能挖掘设备调度问题 ,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远程调度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 。 该系统集成了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 智能调度与任务分配 、 自动路径规划与动态调整模块 , 旨在提升矿区的生产效率和设备运作的安全性 。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 ,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和矿区环境 , 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 。 智能调度模块运用强化学习和优化算法 , 动态调整设备任务和路径 , 以优化资源分配和提升作业效率 。 自动路径规划模块结合GPS和地形感知技术 , 根据实时路况和设备负荷 ,调整运输路径 , 确保高效 、 安全的矿石运输 。 试验结果表明 , 系统在正常作业条件下表现优异 , 但在极端天气和设备故障情况下仍需进一步改进 。

  • 马彦伟
    中国机械. 2025, (05):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迅速发展 , 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 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 技术 , 针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 通过结合现代仿真技术与优化算法 , 探讨了机械系统的高效建模方法及运动方案的优化过程 。 研究结果表明 ,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设计的精度 ,还能有效缩短设计周期 。 此外 , 本文还通过具体案例 , 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操作的可行性 。
  • 机械制造与智能化
  • 胡红标
    中国机械. 2025, (05):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手驱动技术实训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对机械手驱动技术实训设备进行虚拟仿真与实时监控,加深学生对机械手操作及控制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促进机械手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且可以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 王 勇
    中国机械. 2025, (05):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直径盾构机密封薄壁件的加工易变形问题 , 本文基于整个零件的制造环节 , 从零件下料 、加工 、 翻身等各个阶段进行优化设计 。 通过合理地利用零件的结构特点优化下料方案 , 针对环件加工易变形的问题设计专用装夹方案 , 针对翻身困难的问题设计翻身工装 , 解决了大直径盾构机密封薄壁件加工易变形的问题 。 在实际加工中采用该方案后 , 在满足零件的装配需求的同时 , 也极大地节约了零件的生产成本 , 为密封薄壁件高效率 、 低成本的通用加工提供了借鉴方案 。
  • 赵敏华
    中国机械. 2025, (05):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 铝镁合金在各加工行业高频应用 , 其性能优势也被广泛认知 。 本文结合某汽车部件厂镁铝合金轮毂及电池壳加工项目案例展开研究 , 从金属晶体组织形成 、 合金成分及比例等角度 , 分析其自身特性 ,同时分析铝镁合金独有的性质和加工表现 , 进而探寻最为合适的加工条件和冷却技术 , 以克服加工难点 。
  • 龚博悦 叶克健 王 彬
    中国机械. 2025, (05):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 , 横转格斗机器人由于具有硬朗的外观护甲以及机动灵活性 , 在机器人竞技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 本文旨在探讨横转格斗机器人的护甲结构 、 智能控制系统和模块化设计三方面的优势和研发热点 , 为后续提升其系统的稳定性 、 可维护性和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和支持 , 进而促进智能机器人整体性能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 高艳霞 田海平
    中国机械. 2025, (05):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宇航领域某新研复杂任务的产品保证体系运行作为研究对象 , 应用产品保证理论 , 按照本型号任务特点 , 在组织层面建立配套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 总结提炼了针对此类型号任务的产品保证的主要工作和关注点 , 对于类似的产品保证工作 , 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

  • 卜海阔
    中国机械. 2025, (05):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程施工中 , 钢筋制作是一项耗时且复杂的过程 , 智能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钢筋的制作 。 该类设备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钢筋制作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 提高了钢筋加工的质量 , 但部分设备加工效率还是无法满足现场使用需求 。 本文以智能数控钢筋笼滚焊机为例 , 深入研究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的原理 , 通过技术改进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产能供求推理预测 , 充分保障了现场的供求关系 , 对项目钢筋场的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陈泇杉 田大庆 杨傲博 蔡学长
    中国机械. 2025, (05):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径向充磁圆柱永磁体间磁力计算模型不精确的问题,本文基于磁能梯度理论,建立了任意位置径向充磁圆柱体间作用力的三维解析模型。通过引入圆柱坐标系与形状函数,结合傅里叶变换和贝塞尔函数,推导出磁力径向、角向及轴向分量的积分表达式及其简化计算公式。以钕铁硼永磁体(N52)为对象,理论计算得到φ9.4mm/16mm 与φ6.4mm/25mm 永磁体在髓内钉系统中的磁力分别为 1.78N 和 1.18N。通过 ANSYSMaxwell 3D 仿真验证,结果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 3.3% 和 3.1%。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磁驱动髓内钉实际结构设计,实现近端双向 0 ~ ±8.6mm(精度 ±0.1mm)和远端双向分级调节(0 ~ ±6.5mm)的精密控制,刺胀条双向运动行程可实现 0 ~ ±14.6mm 的精确位移。研究表明,该模型显著提高了径向充磁永磁体间磁力计算的准确性,为医疗磁力驱动器械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工具。
  • 能源与动力
  • 刘 辰1 岳 阳2, 3
    中国机械. 2025, (05):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 本文在介绍健康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现有技术的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 , 详细讨论了传感器技术 、 数据采集设备及其布置 、 数据传输网络及协议等内容 , 阐述了数据清洗与滤波 、 数据归一化与降维处理 、 大数据存储技术及其架构 , 重点探讨了故障诊断模型和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技术 。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 , 为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 伊佳男
    中国机械. 2025, (05):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械掘进机在隧道建设和地下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机械掘进机能耗的切削刀具的磨损 、 掘进速度 、 地质条件及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 并讨论了现有的高效电动机 、 液压能量回收系统 、智能调速控制和变频技术的应用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智能控制系统使用以及基于能量管理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将成为机械掘进机能耗优化的关键 。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和延长设备寿命 , 推动地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 宋维尔
    中国机械. 2025, (05):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智能风电领域,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技术在监测和控制风力涡轮机的性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风电场的极端应用环境,如剧烈的温度波动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产品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在智能风电领域的应用环境,识别出影响其性能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改进方法。本文重点关注光学镜片的稳定性,提出采用防水材料、耐高低温材料和呼吸阀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改进措施显著提高了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的耐久性和性能,为提升智能风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持。
  • 机械工业应用
  • 李 辉 邹 伟 杨秀权 周思靖
    中国机械. 2025, (05):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轨道交通产品使用年限的增加,其维护成本也逐渐升高。如何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成为各大主机厂和运营公司的难题。同时,各大主机厂和运营商收集了多年的产品相关运维数据,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数据资产的浪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运维故障数据的轨道交通产品可靠性经济性系统提升策略。先利用可靠性和经济性基本理论建立费用模型,得到产品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确定所需参数。再通过挖掘运维数据信息获得模型中的参数,代入到模型中,得到产品实际的可靠性经济性水平。然后基于系统提升目标,设定各参数的限制条件,利用序列最小二乘法(SLSQP)计算最优解。最后以最优解为目标,制定可行的提升优化策略,从而形成轨道交通产品可靠性经济性系统提升策略。文中通过示例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翁梦遥
    中国机械. 2025, (05):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合金属粉末温压成型是一种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高端领域的先进制造技术。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温压过程中的仿真应用日益重要。DEM 和 FEM 是用于模拟颗粒系统动力学和宏观材料行为的两种主要数值工具。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将两种方法结合,发展出 DEMFEM 耦合仿真技术,以更全面地揭示温压成型过程中的复杂物理机制。本综述涵盖三个研究角度:离散元法在复合金属粉末温压成型中的应用、有限元法在温压成型中的模拟、离散元法与有限元法耦合仿真。研究深入探讨了各方法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复合金属粉末温压成型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 杨 超
    中国机械. 2025, (05):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变频空调在过负荷工况下 , 针对空调外机不同换热面积 , 电子膨胀阀开度大小展开试验 ,得到空调不同换热面积时 , 电子膨胀阀开度大小与空调系统的高压压力 、 排气温度 、 外盘温度的影响 , 优化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 在过负荷工况下 , 检测到系统运行异常时 , 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 保证空调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 邰炳芳
    中国机械. 2025, (05): 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 , 航空发动机配套附件的精度要求日益提高 , 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标准对发动机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 因此 , 本文通过利用激光干涉的高精度 、 非接触式测量原理 , 结合长度测量标准 ,制定详细的测量策略 , 包括发动机配套附件进行预处理与固定 、 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 、 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误差监控 、 数据处理和精度校正 。 结果表明 , 基于激光干涉长度测量标准的航空计量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发动机配套附件的测量精度 , 显著减少测量误差 , 为航空领域的质量控制和维护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

  • 李中兴
    中国机械. 2025, (05):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氧机空压机系统常面临电气短路 、 机械磨损及液压系统泄漏等问题 , 影响其稳定运行 。 针对医用制氧机空压机系统的常见故障 , 需要提出有效的维护策略 。 因此 , 本文基于多传感器并行监测与故障树分析方法 , 结合数字双胞胎模型 , 对复杂故障模式进行精准诊断和预测 。 并且通过仿真分析 , 优化维护方案 。 研究结果显示 , 维修后设备效率从故障前的70%提升至95% , 噪声和温度明显降低 , 证明了该维护策略的有效性 。

  • 蒲亿安
    中国机械. 2025, (05):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作为现代机械工程的核心驱动力 , 正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 本文深入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 全面展现其在提高生产效率 、 优化产品质量 、 节能降耗 , 以及提升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 同时 , 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发展动向 。 本文研究以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推动机械工程领域更加智能化 、 高效化发展 。

  • 庄大博 李 扬
    中国机械. 2025, (05):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 医院医疗设备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 , 其性能与运行直接关系到患者诊疗的安全性 、 准确性和及时性 。 因此 , 构建一套科学 、 系统的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与巡修检修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 巡修检修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策略 , 包括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制订 、 故障预警机制的建立 、 维修技能的提升 、 备件管理的优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等方面 。 通过综合分析与实例研究 ,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效能的建议 , 旨在促进医院资源的高效利用 , 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 降低运营成本 ,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 可靠的就医环境 。

  • 林晓杰
    中国机械. 2025, (05): 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磁轴承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 , 具有无接触 、 高精度 、 低功耗 、 无需润滑等特点 , 在船舶推进轴系振动控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 为此 , 本文将重点放在了磁轴承的综合技术应用方面 , 介绍了磁轴承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以及船舶推进轴系振动控制的背景和需求 , 并结合国内外技术现状 , 阐述磁轴承在船舶推进轴系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优势 。 同时 , 文中还进一步思考了磁轴承在船舶推进轴系振动控制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能为船舶航行性能提升和噪声污染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

  • 李 平
    中国机械. 2025, (05):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开发石油化工设备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对蒸馏塔温度 、 压力等参数进行优化控制 。 实验结果表明 , 该技术可使设备能耗降低15.3% , 生产效率提高8.7% 。 研究成果为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 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 安全与生产
  • 张 震
    中国机械. 2025, (05): 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铸造企业面临数量多 、 规模小的现状 , 存在安全意识薄弱 、 生产工艺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等问题 ,如果安全管理和管控措施缺失 , 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 为了有效降低铸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 本文从管理组织机构 、 安全管理制度 、 企业主体责任 、 教育培训 、 技术保障措施 、 应急演练和奖惩机制七个角度 , 阐述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化改进举措 , 并重点分析熔融金属 、 燃气使用和可燃性粉尘这三个高风险区域可能涉及的管控措施 。

  • 邓卫星
    中国机械. 2025, (05):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聚焦电梯起重机械钢丝绳的病害检测与维护技术 , 通过分析钢丝绳失效模式 , 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模型 。 试验结果表明 , 该模型能以95%的准确率识别钢丝绳表面缺陷 。 同时 , 提出了一种预防性维护策略 , 结合实时监测和寿命预测算法 , 有效延长了钢丝绳使用寿命 。 研究成果为提高电梯安全性和降低维护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

  • 田丹苹
    中国机械. 2025, (05): 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取装联动是通过一台装船机联动上游作业的取料机 , 达到一人操控一条取装流程设备的目的 , 更大地释放设备自动化能力 , 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 取装联动模式是新的工作模式 , 工作模式的变更必然带来一些问题 。 本文主要根据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 , 依托PLC对取料机及相关作业逻辑进行优化并解决问题 。

  • 姚 岚
    中国机械. 2025, (05): 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机电系统对于矿山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 但由于煤矿机电系统运行环境复杂 , 其容易出现故障 ,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与安全 。 本文通过对煤矿机电系统常见故障类型进行分析 , 对电气设备 、 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表现进行论述 , 引入预防性维护 、 状态监测 、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远程诊断的机电系统维护方式 , 并着重探讨了以数据分析为主的预测 、 专家系统诊断 、 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和多源信息融合诊断策略等技术的运用 。 本文研究对提高煤矿机电系统维护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

  • 梁旭峰
    中国机械. 2025, (05): 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山机械提升装置在矿山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但其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和矿山生产安全 。 本文针对提升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 , 提出了从机械结构优化 、 控制系统智能升级 、 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和新材料运用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的技术路线 。 经试验验证 , 优化后的提升装置在机械性能 、 控制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提出的改进措施能有效提高矿山提升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为矿山提升装置的安全性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对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 职业教育
  • 王 庆
    中国机械. 2025, (05): 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职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 2025”战略,全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改变原有的传统培养人才体系,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智能制造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全面阐述智能制造专业“三三五”岗位能力培养体系,为提高智能制造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 郝 盼
    中国机械. 2025, (05): 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正在被逐步颠覆,呈现出向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机械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标准规范。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内容表达、互动方式和个性化支持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受限。本文从当前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了 AI 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导学、图形识别与自动评测、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虚拟仿真与智能答疑等,并深入探讨了其实现策略与方法。研究表明,基于 AI 技术的智能化教学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并为教学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互动体验,为未来机械制图课程的智能化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 李仲平
    中国机械. 2025, (05): 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制造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机械制造与机器人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制造需要向智能化、柔性化转型,对机器人的感知、交互、控制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机器人工程融合的重要意义,指出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机械制造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促进机器人技术的跨界创新和行业应用,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二者融合的关键路径,包括聚焦前沿技术,协同创新攻关;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融合发展;创新设计理念,优化机械产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等。最后,展望了智能制造时代机械制造与机器人工程融合发展的前景,提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实现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冯小萍1 王 艳2
    中国机械. 2025, (05): 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学分制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 工程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 , 其教学模式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学分制下工程训练项目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通过对传统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 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 并详细阐述工程训练项目模块化教学的设计 、 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 通过学分制下的工程训练项目模块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 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

  • 李云海
    中国机械. 2025, (05): 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围绕机械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展开分析了机械原理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与现状并且指出当前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 , 从项目导向 、 仿真技术应用 、 实践教学强化等方面上探讨了多种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并梳理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资源限制 、 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等 , 提出了改进教学内容 、 提升实践平台建设等建议,以期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

  • 陈潮宇
    中国机械. 2025, (05): 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成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纽带。通过探讨产教融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深远意义,分析当前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设施与设备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不符合产业需求、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以及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路径,包括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共赢机制、更新实践基地设施与设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旨在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贾清娟 贺明彬
    中国机械. 2025, (05): 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针对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技术性问题 , 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策略 。 首先分析学生操作能力不足的原因 , 探讨模块化与分解式教学的应用 , 结合校企合作设计实训方案 , 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 、 建立实践平台的创新思路 , 为优化教学提供技术性对策 , 确保学生具备全面机械操作能力 , 促进实践教学发展 。

  • 储茂祥 巩荣芬
    中国机械. 2025, (05): 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因资源限制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 , 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技术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 人工智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 , 通过智能化的课程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 有望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 同时 , 智能技术的集成可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 , 并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学习成效评估 , 为教育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教学反馈 。 本文就人工智能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教学改革潜力进行深入探讨 , 以期为当前和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
  • 李敬敬
    中国机械. 2025, (05): 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工科背景下 , 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 对职业教育领域及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育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 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化 、 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 。 因此 , 产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 本文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产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 探讨产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 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

友情链接: